最近,“上海萬圣節”成為了社交熱議的話題。在上海迪士尼、巨鹿路等地,人們裝扮成《甄嬛傳》中的角色形象,如安陵容、甄嬛、祺貴人等,與圍觀群眾一起唱《采蓮曲》;還有人模仿明星、名人,扮成那英、向太、關曉彤、李佳琦、蔡徐坤等明星造型,成為了社交平臺的熱搜。這場cosplay的狂歡也引發了全網的熱烈討論。
![]()
許多網友對此表示非常有趣,認為這就像是在看綜藝節目《百變大咖秀》。也有網友調侃說這是“西方節日本土化”“只要不影響公序良俗,釋放一下自我也挺好的”。當然,也有人持批評態度,認為過洋節的年輕人是在崇洋媚外,并反對在中國過外國節日。
![]()
雖然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文化特點,保持自身文化的自立自強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必要之舉,也能促進自身文化的繁榮發展。但是我們不能照搬全收,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對待“上海萬圣節”這一事件上,輿論不必過于敏感。這只是一場年輕人肆意發泄情緒、緩解生活壓力的節日狂歡。我們不妨多一分包容,少一些說教。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人口流動性不斷提高,許多年輕人都選擇背井離鄉,在異地打拼。在遠離家鄉的城市里,他們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但親朋好友不在身邊,又無處訴說。因此,他們需要尋找一些窗口來發泄情緒、緩解壓力。在這個背景下,“上海萬圣節”成為了他們尋找樂趣和團聚的契機。他們對這個節日進行了本土化改造,這反而彰顯了他們的文化自信。我們為何還要對他們進行過多的苛責呢?
![]()
推陳出新,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也是文化自信的顯著標志。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盲目崇洋媚外,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包容不同的優秀文化形態,在開放包容中發展自身文化,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國外一些地方,當地過春節的熱情也十分高漲,中國人和外國人一起慶祝中國春節,舞龍舞獅,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熱鬧非凡。這也是一種文化交流互鑒、相互學習的典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