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第八屆進博會于11月5日開幕,3865名大學生志愿者“小葉子”走上進博大舞臺。今年,志愿者服務保障組首次組建小語種志愿人才庫、成立進博會小語種志愿者聯(lián)盟,招募小語種志愿者129人。
![]()
高子佳在講解“松江貼布畫”非遺技藝。上海外國語大學供圖
上海外國語大學2023級西班牙語專業(yè)本科生高子佳在“小葉子”身份之外,還是一位非遺傳播者。她曾在西班牙馬德里、塞維利亞和巴塞羅那開展以“松江布”貼畫、水族馬尾繡等為主題的非遺體驗活動。高子佳認為,青年是推動非遺與時代潮流結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關鍵力量。
高子佳注意到,今年的進博會專門設立了非遺系列文創(chuàng)紀念品,書法、木雕、蘇繡、景泰藍等元素大放異彩。她說,進博會不僅是經濟貿易往來的窗口,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契機。
![]()
郭倩妙為外賓講述紅色故事。上海外國語大學供圖
在今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小葉子”中,有一批“一大專崗”志愿者,高級翻譯學院2024級英語筆譯專業(yè)的研究生郭倩妙是其中一員。在成為中共一大紀念館“一大專崗”多語種志愿者之前,她曾多次參與國際傳播與志愿服務實踐。
郭倩妙認為,“一大專崗”實現了國際交流與紅色傳播的“雙向賦能”。進博會不僅是經貿合作的平臺,更是向世界展示中國精神的窗口。而多語種青年志愿者的參與,為紅色文化的國際傳播注入了更多的青春活力。
![]()
進博會志愿者啟動儀式宣傳片中的馬曉宇。上海外國語大學供圖
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的外教馬曉宇老師今年第三次參與進博會志愿服務工作。從2006年開始學習中文、來到上海外國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到留校成為一名阿拉伯語專業(yè)的外教,成為“我與上海”的城市推薦官,20年間,馬曉宇經歷了由求知者、播種者到文化傳播者的身份轉換。
在第六、第七屆進博會上,馬曉宇以志愿者和文化使者的身份走進場館,通過網絡向世界介紹進博會上的企業(yè)與產品。在第八屆進博會上,馬曉宇是一名小語種儲備志愿者,還參與了進博會志愿者啟動儀式的宣傳片拍攝。
在進博會場館里,他鼓勵每一位“小葉子”用專業(yè)能力架起中外交流的通道。他說,每一次翻譯,每一次解說,都是在為世界打開一扇了解中國的窗。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