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棟長,我家的燈不亮了,我腿腳不便換不了,麻煩您來看看。”“別著急,我這就過去!”傍晚的東苑小區,60多歲的退休老黨員張安余放下電話便拿起工具包出門,這樣的暖心對話在小區里時常上演。作為 55名樓棟長中的一員,他身兼志愿者、協調員等多重身份,成為鄰里信賴的“貼心人”。
![]()
始建于1997年的東苑小區,54棟居民樓承載著3000余人的生活起居,其中60歲以上老人占比達26%,是典型的老齡化老舊小區。曾經,樓道堆物、設施老化、養老服務不足等問題困擾著居民。如今,在金安區望城街道黨工委指導下,東苑社區以“老鄰居”品牌為核心,構建“1+4+5”工作機制,讓退休老人成為治理主力,推動老舊小區從“問題纏身”到“溫情滿園”的蝶變。
樓棟長當“探頭”:瑣事不出樓棟 服務直達家門
“每棟樓都有貼心人,有事找樓棟長,服務零距離!”張安余自豪地道出了東苑居民的心聲。小區推選的55名樓棟長平均年齡60多歲,清一色是“人熟、地熟、事熟”的老居民,他們每天開展“一走三問”巡訪,成為收集民情的“社區神經末梢”。
![]()
在東苑小區134個單元的樓道里,樓棟長姓名、聯系方式與“有事碼上說”二維碼并排公示,線上線下兩條渠道讓居民訴求“秒響應”。80多歲的程爺爺前段時間身體突感不適,照著公示牌撥通了樓棟長的電話,不到5分鐘,樓棟長就陪著他到醫院就診,并辦理了入院手續,老人孩子在外地得知后連聲感激。“以前遇事不知道找誰,現在樓棟長隨叫隨到,我心踏實多了。”程爺爺感慨道。
![]()
這些銀發樓棟長不僅是“貼心人”,更是“協調員”。針對樓道堆物、噪音擾民等常見矛盾,他們發揮鄰里熟絡的優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化解糾紛。去年老舊小區改造期間,有居民希望樓道扶手能刷水性環保油漆,減少空氣污染。在老舊小區改造會議上,樓棟長將大家的建議及時傳達,施工方立即調整實施方案,既保障了工程質量,更提升了鄰里的生活環境。截至目前,樓棟長累計收集民情信息73條,就地化解小微矛盾113起,化解率達98%。
“有時我們服務別人,有時也被別人服務,這種互助太暖心了。” 張安余說,樓棟長們形成了“互助聯盟”,誰遇到難題,其他樓棟長都會主動搭把手,讓“老鄰居”成為小區最溫暖的稱呼。
銀發力量聚合力:文化養老暖心 互助守望安心
“要拉緊絲棉,這樣花瓣才立體……”在社區活動室里,張玉萍正手把手教大家制作扎花,桌案上擺滿了居民們的作品,清新雅致。作為“老鄰居”文教社的志愿者,她每周都會開展手工教學活動,讓老年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老有所學”。
![]()
![]()
老鄰居文教社是社區打造的文化教學陣地,由朗誦、太極、書法、廬劇、扎花、舞蹈等興趣小組組成,全部由退休居民牽頭組織。“退休后能發揮特長,讓大家的生活豐富起來,特別有成就感。”張玉萍說,文教社已累計開課300余節,吸引學員1000余人次,不少性格內向的老人在這里交到了朋友,變得開朗起來。
![]()
文化滋養心靈,服務溫暖人心。東苑社區的“老鄰居”志愿服務隊,有不少健康老人成為“銀發志愿者”,大家重點開展“低齡助高齡”服務。退休老黨員李榮秀與80多歲的獨居老人張爺爺結成幫扶對子,每周定期上門打掃衛生、代購藥品,還會帶著血壓計為老人測血壓,叮囑飲食禁忌。“小李一來,家里就熱鬧了,心里也亮堂了。”張爺爺的話道出了受助老人的心聲。
![]()
截至目前,志愿服務隊已建立“低齡助高齡”結對7對,提供代購藥品、陪同就醫等服務20余次。在傳統節日期間,志愿者們還會開展慰問活動,讓獨居老人不再孤單。“能幫襯著大家,自己的退休生活也更充實了。”李榮秀的話代表了志愿者們的共同心聲。
機制創新提效能:從被動響應到主動賦能
“以前等車要站半小時,現在有了便民車站,刮風下雨都不怕!”在小區門口的老鄰居便民車站,居民劉大爺指著嶄新的座椅和公交線路圖說。這個車站的建成,源于樓棟長收集的“等車難”訴求,經“老鄰居”議事會討論后,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沒多久就落地投用。
![]()
這一變化背后,是東苑社區“1+4+5”工作機制的有力支撐。“1” 個黨組織統籌引領,“4”支老鄰居隊伍(樓棟長、調解隊、文教社、志愿服務隊)協同發力,“5”事機制(管事、議事、幫事、樂事、評事)閉環落實,構建起多方參與的治理體系。通過黨支部、業委會、物業 、樓棟長合力的“四方議事”模式,社區成功化解改造施工糾紛 23 起,推動充電樁安裝、兒童樂園改造等 19 項公共事項落地。
![]()
在社區廣場上,新增的便民桌椅旁設立了“談心角”,居民們在這里話家常的同時,也把訴求和建議擺到了桌面上。社區將收集到的意見分類梳理,形成任務清單,通過“管事”定責任、“議事”找辦法、“幫事”抓落實、“樂事”聚人心、“評事”問成效的全流程機制,確保事事有回音。
機制創新帶來治理效能的顯著提升,目前,東苑社區熱線投訴月均不超過3件,居民滿意度達96%,老舊小區改造配合度從60%躍升至95%。曾經的“問題小區”,如今成為溫情暖暖的“示范社區”。
薪火相傳續溫情:升級服務繪就幸福藍圖
“現在年輕人工作忙,我們先把擔子挑起來,但治理得有新鮮血液才行。”張安余說出了許多老樓棟長的心聲。
為破解治理力量老齡化難題,東苑社區還將啟動樓棟長賦能計劃,開展數字化工具、溝通技巧等培訓,幫助老樓棟長適應新時代治理需求。同時建立“老帶新”階梯培養機制,讓中青年居民加入后備隊伍,跟著老樓棟長學習處理事務。
![]()
在服務升級上,社區還將規劃建設“10 分鐘鄰里服務圈”,引入專業機構拓展助老服務,推廣“有事碼上說”數字化平臺,讓居民訴求實現“碼上提、馬上辦”。針對雙職工家庭需求,社區正在籌備“娃娃寄存處”,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并深入拓展助老服務,讓老人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作為基層部門,我們必須緊盯群眾關切,用心用情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東苑小區網格長尚玉祥表示,下一步將繼續深化“老鄰居”品牌建設,針對不同樓棟特點精準施策,通過“治環境、治矛盾、治安全、治人心”,實現“社區有秩序、鄰里有情義、家園有鄉愁、居民有幸福”的目標。
來源:六安新周報融媒體記者 廖小川 程繼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