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余暉
據湖南日報消息,11月5日至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鐵凝率調研組到湖南,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立法等主題進行調研。
![]()
在湘期間,調研組前往長沙、株洲,深入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單位等,詳細了解湖南在相關工作中的經驗做法,聽取各領域有關人員的意見建議。
來到大飛機地面動力學試驗平臺、岳麓山實驗室集聚區、湖南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全國重點實驗室,鐵凝聽取了院士專家、科研人員在產學研融合、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等方面工作的介紹;在株洲中車時代半導體有限公司、株洲華銳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視比特機器人有限公司、三一智聯重卡產業園,鐵凝與企業負責人和一線工作人員對談交流,了解企業創新研發、生產銷售等關鍵信息。鐵凝指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要立足湖南產業優勢,加強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自主化水平,全力突破“卡脖子”問題。要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各項人才保障政策,實現人才招得來、留得住。
走進湖南省博物館,鐵凝認真查看館藏文物展陳情況,了解文物保護、展示、科普等工作進展。她指出,湖南是歷史文化大省,擁有豐富的歷史遺存和獨特的湖湘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發揮好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在加強文物保護的基礎上提升考古成果闡釋轉化能力和水平,培養更多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播人才,將行之有效的經驗通過立法形式加以固化和推廣,不斷豐富法治供給,守護好祖先留下的文明瑰寶。走上橘子洲頭,鐵凝指出,要加強紅色資源保護利用,依托紅色旅游,提升愛國主義教育水平。在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鐵凝指出,要加強代表性傳承人培養和支持力度,激發社會力量參與的活力,以更高標準推動非遺活態傳承。
在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和芒果TV,鐵凝深入了解了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新成果。她指出,要堅定走好“文化+科技”融合發展道路,著力培育數字文創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在內容和技術兩個方面同步發力,鍛造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構筑文化傳播的強大動力。
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主任委員雒樹剛、副主任委員古小玉參加調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浩東陪同調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