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國新一代航母“福建艦”正式加入海軍序列,開啟了偉大的海洋征程。這不僅意味著解放軍海上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同時也標志著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成熟使用電磁彈射的國家。
![]()
電磁彈射聽起來只是短短的四個字,但其中卻承載著多項頂尖科技與工藝。美國早在21世紀初便開始研究電磁彈射,當時電力技術還存在諸多瓶頸,美方雖集中多個科研團隊輪番攻關,但仍無法解決部分核心問題。
2017年,美海軍強行將還未完成驗證的電磁彈射器安裝在新銳航母“福特號” 上,結果在實際使用時引發(fā)了一系列故障。
![]()
比如在2022年,“福特號”在太平洋參加軍事演習時,電磁彈射器最關鍵的電力系統(tǒng)突然“罷工”,導致艦載機沒辦法彈射升空,航母的工程師對此束手無策,只能等航母返航靠港之后再請專家進行維修。此后兩年時間里,“福特號”的電磁彈射器幾經修改、優(yōu)化,卻還是不堪大用,只能勉強彈射一些輕型艦載機,而無法彈射五代機以及預警機。
中國電磁彈射立項比較晚,但這也讓中方擁有了“后發(fā)優(yōu)勢”,包括馬偉明院士在內的一眾科研工作者,以中國新能源產業(yè)為基礎,夜以繼日地反復實驗、修正,最終成功制造出了可靠的電磁彈射器,并將其運用在“福建艦”上面。該型電磁彈射器具備模塊化、智能化的特性,運行起來十分穩(wěn)定,而且采用獨立的電力系統(tǒng),方便在發(fā)生故障時進行檢修。
![]()
今年海試期間,“福建艦”順利彈射了殲15T、殲35以及空警600預警機后,此后半年時間里,海軍又對電磁彈射器進行了數據測算和部分改進,使其可靠性進一步增強。
當時很多國外的軍事評論員在看到“福建艦”彈射五代機的畫面后,第一反應都是不相信,覺得這是中國在“故弄玄虛”,但后來他們經過仔細分析、了解,才慢慢接受了這一現實,并感嘆中國在海軍軍工方面可能已經趕超美國。
![]()
然而,有那么一部分一直對中國抱有偏見的人,非要在“福建艦”上挑毛病,他們言之鑿鑿地表示,“福建艦”只有3根彈射器、2部升降機,而“福特號”航母則有4根彈射器、3部升降機,這表明“福特號”在緊急情況下,擁有比“福建艦”更加高效的飛機放飛效率。
這完全是一種謬論,實際上,彈射器和升降機并不能提高飛機放飛效率,真正影響飛機起降的關鍵因素是甲板面積以及地勤人員的工作熟練度。
![]()
我方也是深諳此道,所以海軍在設計“福建艦”的時候,就想設法在不增加總噸位的情況下,盡可能擴大甲板面積,這使得“福建艦”擁有了與美國航母同等水平的飛機放飛效率。
“福建艦”的艦載機數量有50多架,其中最核心的當數殲-35,它具備強大的隱身能力與航電系統(tǒng),能夠在空中格斗中完勝對手;其次是殲15T,它能掛載各種型號的導彈、炸彈,足以對對手發(fā)起“飽和式”打擊;空警600以及殲15DT電子戰(zhàn)飛機主要負責遠程偵察、指揮以及電磁壓制,為殲35和殲15T創(chuàng)造有利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至于無人機和直升機則從事反潛、救援等工作。
![]()
中美雙方對于航母的不同理解,深刻反映了兩國綜合國力以及工業(yè)體系的差距,美國在20世紀工業(yè)底蘊雄厚,造軍艦和“下餃子”一樣,而且充斥著各種“黑科技”,令人望而生畏。
但進入新世紀之后,隨著美國國力衰退,其工業(yè)能力也開始走下坡路,就拿“福特號”來說,該艦2013年下水,至今都沒能形成戰(zhàn)斗力,平時只能拿來“撐場面”,這意味著美國的海洋霸權正在逐步崩塌。
而中國的“福建艦”從下水到入役,只用了3年多時間,這足以表明中國在工業(yè)方面已經超越美國。
當然,中國對于海洋的探索也才剛剛開始,中國海軍眼下還在建造新的航母,一旦新航母下水服役,那中國海軍的戰(zhàn)斗力將會再上一個臺階,對于東海、南海等海域的控制權也會更加牢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