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最失敗的活法,是這兩個字:上頭。
容易上頭的人,做事更容易沖動,甚至不考慮后果。
雖然說人這一輩子,難免有氣血上涌的時候。
但讓情緒牽著鼻子走,其實是最虧本的買賣。
《大學(xué)》里有句話講得好:“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
心里一冒火,什么事都歪了,因為在自己上頭那一刻,你覺得是天經(jīng)地義,甚至絕對正確。
但是,事后回頭看,盡是悔不當(dāng)初,卻又沒有了回轉(zhuǎn)的余地。
![]()
上頭,是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
別人做錯了事,生了氣的是你。
最后難受的,真正吃虧的,還是你。
所以,不管對于什么人,什么事,你一旦上頭了,這賬怎么算都虧。
唐太宗時期,名將侯君集滅高昌國,立下大功。
卻因私自掠奪寶物被彈劾,心里也一直憋著火。
他覺得皇帝對不起自己,越想越氣,最后竟動了造反的念頭。
事情敗露,他也被處了死刑。
臨刑前他痛哭流涕,可惜為時已晚。
叔本華說過:“針對別人的行為動怒,就跟向一塊橫在我們前進(jìn)路上的石頭發(fā)脾氣同等的愚蠢。”
石頭擋路,繞開就是,跟石頭較勁,甚至還要踢開,那么耽誤的是自己的路程,也傷了腳。
人生也是這樣的,別人的錯,就好像是你路上的石頭,不是你要背的包袱。
所以,你上頭了,路就難走了。
上頭,是把小事鬧成大事
你看看,其實生活里很多事本來不大,冷一冷就過去了。
但是如果自己非要爭個高低,要個輸贏,那么結(jié)果就是誰也下不來臺。
然后,明明是小事,但是經(jīng)過自己的添油加醋,自然也會造成大事。
春秋時,楚國的公子元率軍伐鄭。
鄭國空城以待,楚軍疑有埋伏而不敢入。
偏偏這時,公子元收到國內(nèi)密報說他功高震主,很有問題。
他一著急,便不顧形勢下令強(qiáng)攻。
結(jié)果可想而知,自己陷入埋伏,大敗而歸。
就因為一時心急,把勝仗打成了敗仗。
拿破侖說:“偉大將領(lǐng)的日常五分之四,都是在應(yīng)對不確定和等待。”
遇到事情,千萬不能急,更不能上頭。
而是穩(wěn)住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靜待其變。
能等的人,才能贏。等不起的人,注定輸。
正所謂事緩則圓,這是老理,也是真理。
上頭,是關(guān)上了所有的門
人在氣頭上,其實什么話都說得出口。
等氣消了,才發(fā)現(xiàn)把路都堵死了,懊惱不已。
事實上,情緒一旦上頭,結(jié)果那可就不受控了。
三國時,袁紹手下謀士田豐多次勸他不要急于與曹操決戰(zhàn)。
袁紹非但不聽,反而認(rèn)為田豐動搖軍心,把他關(guān)進(jìn)大牢。
官渡之戰(zhàn)大敗后,有人告訴田豐:“主公悔不聽你之言,你就要被重用了。”
田豐卻搖頭:“若他勝了,我或許能活;如今大敗,我必死無疑。”
果然,袁紹羞于見田豐,派人就把他殺了。
莎士比亞在《仲夏夜之夢》中寫道:“怒氣如同馭馬,一旦失控,就會把人摔下懸崖。”
生氣時做的決定,九成會后悔,不如給自己留個退路,就是給明天留個機(jī)會。
做人最失敗的活法,就是總在上頭,愛沖動。
最終看似贏了情緒,實則連人生都輸了。
真正的聰明人,懂得給情緒裝個剎車。
事來了,緩一緩。火起了,壓一壓。
因為這世上沒有非得立即解決的事,只有轉(zhuǎn)不過彎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