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看看新聞報道,11月3日至4日,中國迎來了一場牽動全球格局的外交重頭戲,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率團訪華,與中方共同舉行中俄總理第三十次定期會晤。這個始于1996年的會晤機制,二十多年來風雨無阻年年如期舉行,本身就是兩國關系堅如磐石的最佳注腳。就在米舒斯京結束會晤準備登機回國前,人民大會堂內的簽字儀式成為焦點,雙方一口氣簽署8份合作文件,覆蓋人文交流、風險管理、核能合作等多個關鍵領域,每一份文件都承載著沉甸甸的共識與信任。
俄總理臨走前的一句話更是意味深長,當著中國代表的面,他明確表態“盡管受到西方制裁,中俄關系正處于最高水平并仍繼續發展”。這句看似平實的表述,在當下復雜的國際局勢中顯得擲地有聲,既是對西方圍堵政策的直接回應,更是對中俄協作深度的公開確認。此時的國際背景早已暗流涌動,歐盟剛剛推出對俄第19輪制裁方案,特朗普政府更是罕見出手制裁兩家俄羅斯能源巨頭,還施壓印度停止購買俄能源,多重壓力下俄羅斯財政收入遭受重創,外交環境持續收緊。
![]()
中俄此次會晤的成果遠超“例行公事”的范疇,貿易結算領域的突破尤其值得關注。米舒斯京公開確認中國已是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更關鍵的是美元和歐元在雙邊貿易結算中的份額已降至“統計誤差”水平,人民幣占比則飆升至接近50%。有消息顯示,俄央行已要求國內銀行放開人民幣結算外匯監管并免除手續費,全力推動企業改用人民幣結算,這一系列操作讓去美元化從口號變成了實實在在的行動。更令人矚目的是能源合作的深化,雙方不僅將原油貿易合同從2025年續約至2035年,還把年供應量從一億噸提升至一億兩千萬噸,相當于每天多增加兩船原油運輸量,西伯利亞力量二號管線也已完成設計,只待條件成熟便可破土動工。
貿易數據背后是戰略互信的深度綁定,米舒斯京此行距離中美釜山會晤僅過去4天,這樣的時間節點絕非巧合。特朗普政府一邊對俄極限施壓,試圖通過制裁切斷其經濟命脈逼迫俄方停火,一邊又妄想推行“聯俄制華”戰略,試圖離間中俄關系。但中俄用實際行動給了這種圖謀最有力的回擊,人民幣結算體系的完善讓俄羅斯擺脫了對西方貨幣的依賴,能源貿易的長期鎖定為俄羅斯提供了穩定的外匯來源,中方的支持既解了俄方的燃眉之急,更筑牢了兩國共同應對外部風險的屏障。
![]()
西方一直炒作“俄羅斯是否轉向東方”的話題,如今答案已經清晰可見。俄羅斯對人民幣結算的大力推動,對中俄能源合作的長遠規劃,都表明其戰略轉向早已不是猶豫與否的問題,而是正在加速落地的現實。中俄合作的深化并非針對第三方,而是基于自身發展需求的自然選擇,中方嚴格限制軍民兩用物項出口,始終堅守國際責任,合作的出發點是維護自身國家利益,這一點無需任何外部勢力指手畫腳。
特朗普政府最擔心的局面正在成為現實:想通過制裁壓垮俄羅斯,卻因中俄合作讓俄方獲得穩定支撐;想拉攏俄羅斯制衡中國,卻眼睜睜看著兩國關系持續升溫。中俄用二十多年的穩定合作證明,真正的伙伴關系不是基于短期利益的權宜之計,而是經得起國際風云變幻的戰略協作。此次簽字儀式上的每一筆落筆,都是對單邊主義、霸權行徑的有力抵制;人民幣在俄貿易結算中的崛起,更是多極化世界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
全球南方國家正以嶄新姿態登上國際舞臺,國際政治秩序的變革已不可逆轉。中俄此次達成的重要共識,不僅讓兩國合作再上新臺階,更向世界傳遞出清晰信號:霸權主義的圍堵封鎖終將失效,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合作才是時代潮流。特朗普政府的焦慮并非沒有原因,當中俄用實際行動織密合作網絡,當去美元化進程不斷加速,那些基于霸權思維的圖謀注定只能是一廂情愿,多極化的世界格局正在中俄等國的共同推動下,展現出越來越清晰的輪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