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百家村,人如其名,村里不大,攏共百十來戶人家。
這里的民風淳樸得像山間的清泉。
陳默沒有家,或者說,整個百家村都是他的家。
他今天在張家吃飯,明天就去李家睡覺。
誰家做了好吃的,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個在村里跑來跑去,身影瘦小的陳默。
“小默,快來王嬸家吃飯,今天包了你最愛吃的韭菜雞蛋餡餃子。”
“默娃子,跑慢點,小心摔著,來,到趙叔這兒來,剛從地里摘的西瓜,保甜。”
“陳默,你那件衣服又破了個洞,脫下來,劉奶奶給你補補。”
02.
這樣的聲音,構成了陳默整個童年。
他沒有父母,卻擁有著全村人的父愛和母愛。
他身上的衣服,永遠是帶著補丁的,但永遠是干凈的,帶著皂角和陽光的味道。
![]()
他的肚子,從來沒有真正餓過,總有一碗熱騰騰的飯,或是一個烤得流油的紅薯在等著他。
村里的孩子會欺負他,罵他是沒爹沒娘的野孩子。
每當這時,總會有大人站出來,擰著自家孩子的耳朵,大聲呵斥:“胡說八道什么。
陳默是我們百家村所有人的孩子,你再欺負他,看我不打斷你的腿。”
然后,他們會轉過頭,用粗糙卻溫暖的手掌,摸著陳默的頭,安慰他:“小默,別聽他們瞎說,咱們都是你的家人。”
03.
陳默很早就學會了懂事。
他從不挑食,給什么吃什么,每一口都吃得干干凈凈。
他會幫王嬸挑水,盡管那水桶比他還要高。
他會幫李叔把刨好的木花掃到一起,免得迷了眼睛。
他會給村里每一個對他好的人,用自己笨拙的方式,表達著感激。
他知道,自己吃的每一口飯,穿的每一件衣,都來自這些善良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
這份恩情,他牢牢記在心里,像種子一樣,生根,發芽。
04.
上學最讓他頭疼的,是開家長會。
老師要求,每個學生的家長都必須到場。
陳默沒有家長。
第一次開家長會的前一晚,他躲在村口的歪脖子樹下,哭了一整夜。
第二天,他紅著眼睛,準備獨自去學校接受老師的批評。
可當他走到村口時,他愣住了。
村長,王嬸,李叔,趙大伯……村里幾十個大人,都穿上了自己最體面的衣服,站在那里等他。
村長清了清嗓子,對他說:“小默,走,咱們開家長會去。
我們都是你的家長。”
05.
那一天,陳默的家長會,成了全校的“盛事”。
當老師念到“陳默的家長”時,齊刷刷站起來幾十個人。
他們有的緊張地搓著手,有的驕傲地挺著胸膛。
班主任都看傻了。
村長走上臺,像做報告一樣,大聲說:“老師,我們是百家村的,都是陳默的家長。
這孩子學習怎么樣,您跟我們說,我們一起想辦法。”
從那以后,陳默的每一次家長會,都成了村里的“輪值任務”。
今天張家去,明天李家去。
誰家去了,回來都能在村里吹噓好幾天,因為老師每次都在夸陳默,聰明,懂事,學習刻苦。
而陳默的成績,也確實成了全村人的驕傲。
他的獎狀,貼滿了村委會的墻壁,比任何裝飾畫都好看。
![]()
06.
陳默也很爭氣。
他像是憋著一股勁,要把所有的苦難和恩情都化作書本上的知識。
他挑燈夜讀,是家常便飯。
村里人為了不打擾他,晚上很早就會熄燈,整個村子靜悄悄的,只有他窗前的那一盞燈,亮到深夜。
有人會悄悄地給他送來一碗熱騰騰的夜宵,放在門口就走,不發出一絲聲響。
高三那年,他更是拼了命。
他做的試卷堆起來比他人還高。
村里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王嬸她們輪流給他做好吃的,變著花樣地補身體,嘴里念叨著:“孩子,別太累了,身體是本錢。”
陳默只是點點頭,埋頭繼續做題。
他知道,他不能辜負他們。
他要考出去,考上最好的大學,將來出人頭地,好好報答他們。
07.
高考成績出來那天,整個百家村比過年還熱鬧。
當郵遞員把那封印著名牌大學校徽的錄取通知書交到陳默手上時,村長激動得雙手顫抖,眼淚都流了下來。
他拿著那封信,在村里奔走相告:“咱們村的默娃子,考上啦。
是京城的大學,是狀元。”
村民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把陳默團團圍住,拋向空中。
那一刻,陳默在空中看著一張張喜悅的臉,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他暗暗發誓,等他畢業了,一定要讓全村人都過上好日子。
08.
幸福過后,是現實的難題。
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是一筆天文數字。
對于靠種地為生的百家村來說,這筆錢,足以壓垮任何一個家庭。
村委會的那個紅色捐款箱,里面的錢,只夠他去京城的路費。
陳默拿著錄取通知書,沉默了很久。
他不想再給村里人增加負擔了。
這些年,他們為他付出的已經夠多了。
他甚至想過放棄,去打工賺錢,等攢夠了錢再上學。
09.
這個想法剛說出口,就被村長一個耳光打了回去。
“混賬話。”村長眼睛通紅,指著他罵道,“我們百家村所有人砸鍋賣鐵,也要供你上大學。
你敢說不去,我就打斷你的腿。”
村長的手在發抖,他不是真的生氣,是心疼,是著急。
陳默看著村長,看著圍在他身邊的叔叔阿姨們,他們臉上都是不容置疑的堅定。
他知道,他不能辜負這份期望。
于是,在那個悶熱的午后,陳默做出了一個讓全村人震驚的決定。
10.
他從村頭開始,一家一家地跪了下去。
他跪在張家門口,磕了三個響頭。
“張叔,張嬸,謝謝你們養育我,這恩情我陳默記一輩子。”
他跪在李家門口,磕了三個響頭。
“李叔,謝謝你給我做的木床,我睡了十年。”
他跪在每一戶曾經給過他一碗飯,一件衣的人家門口,鄭重地磕頭。
他什么也沒說,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他是在告別,也是在許諾。
更是用這種最原始,最沉重的方式,祈求他們最后一次的幫助。
11.
陳默拿著那筆用麻袋裝著的,沉甸甸的學費,踏上了去往京城的火車。
臨走時,全村人來送他。
大家給他準備了煮雞蛋,炒花生,還有家里烙的餅,塞滿了他的背包。
王嬸拉著他的手,一遍遍囑咐:“到了那邊要好好照顧自己,別不舍得吃穿,錢不夠了就跟家里說。”
那一刻,陳默真的覺得,百家村就是他的家,他們就是他的親人。
他對著所有人,再次跪下,重重地磕了三個頭。
“叔叔阿姨,爺爺奶奶,你們放心,我陳默將來一定出人頭地,我發誓,一定會回來報答你們。”
火車的汽笛聲響起,載著陳默和百家村的希望,緩緩駛向遠方。
12.
大學四年,陳默活得像一個苦行僧。
他申請了最高的助學貸款,做了能做的所有兼職。
家教,服務員,發傳單,工地上扛水泥。
他把每一分錢都掰成兩半花,舍不得買一件新衣服,每天的伙食就是饅頭加咸菜。
但他每個月,都會雷打不動地給村里寫一封信,匯報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他還會從微薄的生活費里,省出一點錢,給村里的老人買些京城的特產寄回去。
盡管那些東西不值錢,但對村民們來說,那是他們養大的孩子從大城市寄回來的念想,比什么都珍貴。
村里人也時常給他寄東西,山里的核桃,自家曬的干菜,還有王嬸親手做的布鞋。
那份淳樸的關愛,跨越千山萬水,溫暖著陳默在異鄉孤獨的心。
13.
他以全系第一的成績畢業,被一家頂尖的跨國公司錄取。
拿到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他沒有給自己買任何東西,而是第一時間把錢全部匯給了村長。
他想先把當年村里為他湊的學費還上。
可是沒過幾天,錢又被村長原封不動地退了回來。
村長在電話里說:“小默,這錢我們不能要。
我們養你,不是為了圖你回報的。
你在外面好好工作,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報答。”
陳默拿著電話,淚流滿面。
他知道,這份恩情,已經不是用錢可以衡量的了。
14.
工作后的幾年,陳默憑借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在公司里平步青云。
他從一個底層職員,做到了部門總監,年薪百萬。
他在京城買了房,買了車,成了別人口中成功的“鳳凰男”。
他時常會開車回到百家村,給村里修路,給村里裝上太陽能路燈,給每一戶人家都送去嶄新的家電。
村民們都為他感到驕傲,走到哪里都說:“看,那是我們百家村養大的孩子,有出息。”
陳默每次回來,依舊是那個謙卑懂事的孩子,對每一個長輩都恭恭敬敬,陪他們聊天,聽他們嘮叨。
但沒人知道,在他溫和的笑容背后,隱藏著什么。
15.
在他事業最頂峰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讓所有同事都無法理解的決定。
他辭職了。
他要回百家村。
他說,他要報答全村人的養育之恩。
他說,他賺的錢已經夠了,他想用余生來陪伴這些給了他生命的親人。
這個決定,感動了無數人。
媒體甚至報道了他“知恩圖報”的事跡。
陳默帶著他所有的積蓄,回到了百家村。
他回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他要自費,為全村人辦一場史無前例的盛大宴席。
他要請全村人,好好地吃一頓飯。
![]()
16.
宴席當天,百家村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村民們穿上了壓箱底的新衣服,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他們看著陳默忙前忙后,眼神里滿是慈愛和欣慰。
“咱們的默娃子,真是出息了,沒白疼他。”
“是啊,這孩子,懂得感恩,是個好孩子。”
贊美之詞不絕于耳。
陳默微笑著,一一回應,給長輩們遞煙,給孩子們發糖,一切都顯得那么完美。
他就像一個孝順的兒子,在為他龐大的家庭,操辦一場盛大的家宴。
17.
夜幕降臨,宴席正式開始。
村長作為代表,上臺講了話。
他激動地講述了陳默從小到大的經歷,講述了全村人是如何把他撫養長大的。
講到動情處,這個堅強了一輩子的老人,幾度哽咽。
臺下的村民們,也都紅了眼眶。
那是他們共同的記憶,是他們用善良和愛心澆灌出來的果實。
現在,果實成熟了,他們滿心歡喜。
18.
輪到陳默講話了。
他走上舞臺,接過話筒,深深地鞠了一躬。
“各位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兄弟姐妹們。”
他的聲音通過音響,傳遍了整個曬谷場,清晰而洪亮。
“我陳默,能有今天,全靠大家的養育之恩。”
“我從小吃百家飯長大,穿百家衣成人。”
“這份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陳默永世不忘。”
“我今天站在這里,想說的只有兩個字,感恩。”
“我不知道該怎么報答大家,只能備下這頓薄酒,聊表心意。”
19.
“我提議,我們共同舉杯。”
陳默高高舉起手中的酒杯。
“第一杯酒,我敬百家村,敬這片養育我的土地。”
他一飲而盡。
“好。”臺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喝彩聲。
村民們紛紛舉杯,將杯中的美酒一飲而盡。
“第二杯酒,我敬在座的每一位親人。”
陳默又倒滿一杯。
“敬你們的善良,敬你們的恩情,沒有你們,就沒有我陳默的今天。”
他又是一飲而盡。
村民們的情緒被徹底點燃,他們笑著,鬧著,也跟著一飲而盡。
氣氛達到了頂峰。
20.
“第三杯酒。”
陳默的聲音突然變得有些低沉,有些飄忽。
他再次倒滿酒,燈光下,他的眼神顯得異常復雜。
他緩緩地環視著臺下每一張洋溢著幸福的臉龐。
王嬸正夾了一塊最大的龍蝦肉,要放進他的碗里。
李叔正和旁人吹噓著當年給他做的那張小木床有多結實。
村長正滿臉欣慰地看著他,不住地點頭。
他們的臉上,都帶著最真摯的笑容,最純粹的喜悅。
他們為他感到驕傲,為他們的付出得到了回報而感到滿足。
熱鬧的音樂聲,孩子們的追逐打鬧聲,大人們的劃拳勸酒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歡慶的交響樂。
陳默的嘴角,慢慢地,向上勾起一個詭異的弧度。
他舉起第三杯酒,對著臺下所有人,也像是對著自己,輕聲說道:
“這杯酒,送你們上路。”
他的聲音很輕,淹沒在了喧囂的聲浪里。
他仰起頭,將杯中酒一飲而盡。
臺下的村民們,依舊沉浸在巨大的喜悅和幸福之中,沒有人注意到,那個他們一手養大的孩子,眼中一閃而過的,是無盡的冰冷與決絕。
舞臺上的表演還在繼續,歌聲嘹亮。
宴席上的菜肴還在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一切,都那么美好。
一場精心策劃的悲劇,就在這最熱鬧的時刻,悄然拉開了帷幕。
21.
悲劇的發生,往往只在一瞬間。
第一個倒下的是村東頭的趙四爺,他年紀大了,身子骨最弱。
他正端著酒杯,準備和鄰桌的人再喝一個,身子突然一僵,臉上的笑容凝固了。
酒杯從他無力的手中滑落,摔在地上,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
“砰。”
可這只是一個開始。
就像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緊接著,一個正在給孩子夾菜的女人,手里的筷子掉在了桌上,她捂著自己的喉嚨,發出“嗬嗬”的聲響,口中涌出白沫。
一個正在劃拳的壯漢,聲音戛然而止,雙眼圓瞪,直勾勾地看著前方,然后一頭栽倒在飯桌上,打翻了滿桌的菜肴。
嘔吐聲,咳嗽聲,倒地聲,此起彼伏。
不過短短幾十秒,剛才還歡聲笑語的曬谷場,瞬間被驚恐和混亂所籠罩。
22.
“菜里有毒。”
不知是誰聲嘶力竭地喊了一句。
這句話像一顆炸彈,在人群中轟然引爆。
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
人們想跑,可雙腿卻不聽使喚。
那毒,發作得太快,太猛烈。
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身體失去控制,看著生命力從指尖飛速流逝。
還有些意識清醒的人,用盡最后的力氣,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舞臺中央。
投向了那個他們一手養大,此刻卻面無表情地看著這一切的,陳默。
23.
陳默就站在那里,靜靜地看著。
他看著王嬸倒在地上,雙手死死地抓著自己的胸口,那雙曾經為他縫補過無數次衣裳的手,此刻青筋畢露。
他看著李叔趴在桌子上,身體劇烈地抽搐著,那雙給他打造了溫暖小床的手,此刻正徒勞地抓撓著桌面,留下一道道血痕。
他看著村長,那個給了他第一個耳光,也給了他最多父愛的老人,正用難以置信的眼神望著他,嘴唇翕動,似乎想說什么,卻只吐出了黑色的血。
他的眼神里,有震驚,有不解,有痛苦,最后,只剩下絕望。
24.
音樂聲不知何時已經停了。
那些請來的廚師和表演團隊,被這突如其來的人間地獄嚇得魂飛魄散,尖叫著四散奔逃。
整個曬谷場,只剩下村民們痛苦的呻吟和瀕死的喘息。
燈光依舊明亮,將這幅慘烈的景象照得一清二楚。
紅色的桌布,紅色的舞臺,此刻被死亡的陰影籠罩,顯得無比詭異和諷刺。
陳默緩緩走下舞臺。
他一步一步,走在尸體和垂死之人中間。
他的皮鞋很亮,踩在混雜著酒水和穢物的地面上,卻沒有沾染一絲污漬。
25.
他走到村長面前,蹲下身子。
村長還有最后一口氣,他死死地盯著陳默,渾濁的眼睛里,流下了血淚。
“為……為……什……么……”
他用盡生命最后的力量,擠出了這幾個字。
陳默的臉上,終于有了一絲表情。
那是一種混雜著滔天恨意和無盡悲哀的冷笑。
“為什么。”他湊到村長耳邊,聲音輕得像魔鬼的低語,“因為三十年前,你們就不該動那份不該動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