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頻頻“核亮劍”后,美國試射了一枚“民兵-3”洲際導彈。
據央視新聞報道,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11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試射一枚未攜帶彈頭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公告稱,本次試射旨在評估“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系統的可靠性、作戰準備水平等。
近期,俄羅斯接連公開“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以及新型核潛艇“哈巴羅夫斯克”號出塢等新型核武裝備的發展動態。北約和歐洲在10月也分別舉行了核演習。在這種背景下,美國試射“民兵-3”洲際導彈的舉動引發了外界的關注。
“末日飛機”指揮核導彈發射
據美國空軍發布的公告,操作人員通過E-6B軍機上的機載發射控制系統啟動本次試射,導彈再入飛行器飛行約4200英里(約合6759公里)后至馬紹爾群島的一處美軍試驗場。
![]()
美國試射“民兵-3”導彈。
“民兵-3”是美國第一種裝備分導式多彈頭的洲際導彈,導彈從1970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1975年完成550枚的部署任務,1978年11月結束生產,導彈最大射程達13000公里。
該導彈是美國“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的陸基組成部分。根據《原子科學家公報》最新信息,美國空軍目前擁有400枚“民兵-3”洲際導彈,其中約 200枚導彈采用分導式多彈頭載具,約200枚采用單彈頭,陸基核力量總共部署了約800枚核彈頭。
這是美國今年第三次試射“民兵-3”導彈。在今年2月19日和5月21日,美國空軍也進行了“民兵-3”導彈試射,試射均未攜帶核彈頭,目標均是太平洋中部馬紹爾群島夸賈林環礁附近目標。
為了驗證“民兵-3”導彈的可靠性和陸基核力量的戰備能力,美國空軍每年都會進行3-5次左右的“民兵-3”洲際導彈試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和平與安全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高勝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美國目前正在研制替代“民兵-3”導彈的新一代洲際導彈“哨兵”。“在此過渡期內要確保核武庫的可靠性就成為美軍優先事項,‘民兵-3’已經服役了40余年,這次試射可以安撫國內和盟友對美國核武器老化的擔憂,依然能有效進行核威懾。”張高勝說。
![]()
美國海軍的 E-6B “水星”核指揮控制機。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試射的指揮由核指揮機E-6B實施。張高勝向澎湃新聞介紹說,與今年前兩次試射依賴地面指揮有所不同,這次試射依靠空中核指揮機,凸顯美軍在核力量指揮鏈生存能力上進行強化測試,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核指揮機又被稱為“末日飛機”。目前,美軍擁有16架E-6B“水星”核指揮機,其兼具戰略通信中繼和空中指揮控制能力,可確保核戰爭環境下美國國家指揮機構與核潛艇、轟炸機、導彈部隊間的通信暢通。
為了增強核指揮控制系統的可靠性,美國空軍和海軍正在推進裝備新型核指揮機的計劃。
美國空軍和航空航天企業內華達山脈公司已開始對空軍的下一代“末日飛機”進行飛行測試。內華達山脈公司9月4日發布新聞稿稱,E-4C“可生存機載作戰中心”(SAOC)飛機的飛行測試正在俄亥俄州代頓市的航空創新和技術中心進行。
美國空軍在2024年授予內華達山脈公司價值130億美元的合約,以制造5架E-4C飛機,用于替換由4架老舊的E-4B“守夜者”飛機組成的“末日飛機”機隊。預計該公司將在2026年7月前完成這項工作。這些飛機將由波音747-8飛機大幅度改裝而成。
今年8月,美國海軍機載戰略指揮、控制和通信計劃辦公室宣布,新一代“末日飛機”的正式名稱為:E-130J“鳳凰II”。E-130J“鳳凰II”由洛克希德·馬丁的C-130J“超級大力神”運輸機改裝而來,配備了多種指揮控制和通信設備,包括基于超長拖曳天線的甚低頻通信系統,用于核戰環境中的通信、指揮與控制。
美洲際導彈試射緊隨俄頻頻“核亮劍”
此次試射“民兵-3”導彈的時間緊隨俄羅斯近期頻頻“核亮劍”,引發外界的關注和討論。
據央視新聞11月6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11月4日在克里姆林宮為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和 “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的研發人員授勛,稱這兩款武器裝備“能夠確保未來數十年乃至整個21世紀的安全和戰略平衡”。據悉,不久前俄羅斯剛完成這兩款武器的測試。
普京表示,“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射程“超過世界上所有已知導彈系統”,打擊精度高且“西方沒有防御這種武器的手段”;而“波塞冬”無人潛航器可高速航行、潛水深度達千米,速度“比所有現代水面艦艇快得多”。他強調,受益于此,俄羅斯將在國防工業和許多民用領域取得突破,如相關新技術可以應用在小規模核能利用、北極地區發電廠建設、深空和近空探索等領域。
普京還提及,俄羅斯研發先進武器系統、發展國防工業綜合體以及為武裝力量提供現代化武器裝備的計劃都在逐步實現。“榛樹”中程導彈已開始批量生產和部署,“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導彈年內將進行實戰測試,明年正式投入戰斗值班。
此外,當地時間11月1日,俄新型核潛艇“哈巴羅夫斯克”號在北德文斯克市北方機械廠舉行出塢儀式。據了解,該核潛艇具備搭載并發射“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的能力。
就在成功試射“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前幾天,俄羅斯剛完成了“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演習。俄羅斯10月22日舉行由陸、海、空三軍組成的戰略核力量計劃內訓練演習,發射“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深藍”潛射彈道導彈,圖-95MS遠程戰略轟炸機也參加演習、發射了空射巡航導彈。同期,北約也在舉行聲勢浩大的“堅定正午”核演習,出動可攜帶核炸彈的F-35A、F-16等戰機,進行模擬投彈演習。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進行“民兵-3”洲際導彈試射在時間選擇上耐人尋味。軍事觀察員張學峰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分析,一方面,美軍試射有其規律性,每年通常進行3至4次洲際彈道導彈測試,并一貫強調這些行動與當前國際重大事件無直接關聯;另一方面,在當前美俄對抗加劇的背景下,與2022年因俄烏沖突而推遲試射不同,美國此次顯然不介意通過試射回應俄羅斯近期的一系列核舉動。
當地時間11月5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美方在發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之前,提前向俄羅斯通報了相關信息,俄方將繼續履行《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中規定的義務。
盡管如此,雙方在試射前都曾向對方提前通報。張學峰指出,這是依照國際慣例及國際法進行通報,避免對方發生“核誤判”導致核危機升級,“雙方既有對抗又有接觸”。
就在美國試射洲際導彈同日,俄方召開聯邦安全會議,就美重啟核試驗進行討論。據塔斯社報道,普京已指示外交部、國防部、情報機構及民用部門就“開展核武器試驗準備的可行性”提交具體方案,并表示如果其他國家進行核試驗,俄羅斯將被迫采取報復性行動。不過,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方不參加軍備競賽,將繼續履行《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中規定的義務。
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30日在社交平臺上宣布,由于其他國家的試驗計劃,他已指示美國國防部對等啟動核武器試驗,“這一過程將立即開始”。11月5日,美國試射“民兵-3”洲際導彈,特朗普再次通過社交平臺發表了類似聲明。
不過,張學峰認為,核體系升級需要長時間規劃,美國短時間內無法開展核試驗,尤其是爆炸性核試驗。“美國可以依靠之前的核試驗數據研發新的核彈頭,因此這種需求并不強烈”。
張高勝認為,在俄近期頻頻“核亮劍”之后試射導彈和發表核試驗言論,主要是向俄傳遞美國核力量“三位一體”戰備完善的信號,政治施壓色彩更加濃厚,而不是軍事挑釁,通過可控的方式展現美國核力量的威懾力。
塔斯社稱,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指出,為了回應其他人的試驗而進行試驗是一場“肌肉賽”,是一種展示能力的欲望。且他對特朗普所說的中國和俄羅斯正在秘密進行核試驗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因為“就傳統核試驗而言,我們有根據《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建立的國際監測系統,并由一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關系密切的意大利組織控制,該組織參與禁止核試驗監測,可以記錄此類現象”。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1996年在聯合國大會通過,并于當年9月24日開放簽署。根據該條約,締約國承諾停止進行核武器試驗,并同意永遠放棄核試驗。美國尚未批準這一條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