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經濟報記者 吉娜 通訊員 杜亞光 史軍偉
當前正值“三秋”生產攻堅期,寶豐縣張八橋鎮黨委政府以黨建為“紅色引擎”,緊盯群眾在農事生產中的急難愁盼問題,主動靠前服務、精準破解難題,為全鎮“三秋”生產筑牢堅實保障,讓“黨建紅”成為田野間最亮眼的豐收底色。
走進張八橋鎮的田間地頭,“三秋”生產的忙碌場景里,一抹“黨建紅”格外醒目——針對無勞動能力困難群眾的秸稈處理難題,鎮黨委政府主動作為,集中引進12臺秸稈破碎機,用實打實的舉措為140余戶特殊群體打通農事服務“最后一公里”,讓黨建引領的溫暖與秋日豐收的喜悅交織相融。
![]()
“三秋”生產啟動前,張八橋鎮黨委便提前謀劃,組織全鎮18個行政村黨支部開展“田間大走訪”專項行動。黨員干部沉下身子,深入農戶家中、穿梭于地頭田埂,重點摸排因年老體弱、身患疾病、子女外出務工等導致的無勞動能力家庭,逐戶記錄需求、建立臺賬。祁莊村村民韓現臣,子女常年在外務工,自家玉米秸稈憑一己之力根本無法處理;同村的張得申因行動不便,不僅秸稈粉碎成了難題,就連下地收糧都十分吃力……經過半個月的細致走訪,一份涵蓋140余戶特殊家庭的“秸稈處理困難清單”精準出爐,擺上了鎮黨委會的議事桌面。
“群眾的急難愁盼,就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張八橋鎮黨委書記呂躍紅在“三秋”生產專題部署會上明確強調。面對清單中反映的“秸稈還田機械短缺”“困難群眾無力承擔作業費用”等核心問題,鎮黨委迅速聯動農業農村部門,創新推出“政府補貼+專業服務”模式,一次性引進12臺新型秸稈破碎機,同時整合黨員農機手、駐村工作隊員、村“兩委”干部等力量,組建起多支“紅色助農服務隊”,并建立“黨員包聯”機制,明確每臺機械對應覆蓋10-15戶困難家庭,確保服務精準到戶、不留死角。
據統計,自11月4日秸稈破碎機進場作業以來,12臺設備高效運轉,每臺設備日均作業面積達80畝,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的農事壓力。為確保服務不走過場、取得實效,鎮紀委聯合鄉村振興辦組建專項督查組,全程跟蹤機器使用效率、作業質量及群眾滿意度,通過隨機抽查、入戶回訪等方式動態監督,真正把服務送到群眾“心坎上”。
“黨建引領從不是一句口號,必須落實到解決群眾具體問題的實效中。”張八橋鎮黨委書記呂躍紅表示,下一步,鎮黨委將系統總結此次“三秋”生產服務經驗,推動秸稈還田、代耕代種等暖心服務從“臨時幫扶”向“長效管理”轉變,持續激活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紅色動能”,讓便民服務更持久、群眾獲得感更扎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