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從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閉幕式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出品,廣西文化產業集團聯合出品,廣西歌舞劇院創排演出的第十八屆文華獎提名劇目——民族歌劇《柳柳州》,其主要演員、廣西歌舞劇院一級演員王良榮獲第十八屆“文華表演獎”(全國僅10名)。
這是2015年全國文藝評獎制度改革以來,廣西第二次獲得“文華獎”,首次獲得“文華表演獎”。
![]()
此次獲得文華表演獎,不僅是對獲獎演員精湛表演水平的充分認可,更是廣西近年來大力推動文藝繁榮發展的成果體現。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藝事業,持續實施廣西當代文學藝術創作工程,設立廣西藝術基金,推行“出精品、出人才”激勵計劃,恢復簽約文藝家制度,并大幅提升文藝獎勵標準。正是在這一系列務實而系統的舉措引領下,全區文藝工作者登高原、攀高峰,創作推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在全國性文藝評獎和展演展覽中屢創佳績,以文藝的力量展現了新時代壯美廣西建設的新氣象、新風采。
![]()
作為廣西歌舞劇院男高音獨唱演員,王良此次是首次挑戰中國古代題材劇目男一號。接到角色時,他坦言“手足無措”:“柳宗元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既要呈現真實,又要讓觀眾共情,壓力很大。”
為貼近人物,他泡在書店查閱史料,從《柳河東集》到地方文獻,系統梳理柳宗元在柳州“重修文廟、解放奴婢、種柑植柳”的惠政事跡,逐漸理解這位“唐宋八大家”不僅是文豪,更是心懷“官為民役”理想的政治家。“被貶柳州卻依然憂民憂國,這種精神讓我震撼。”王良說。
![]()
民族歌劇《柳柳州》劇照。攝影:劉海棟
為還原人物的時代特質,他跟著廣西戲劇院京劇團老師學習戲曲臺步、儀態,在廣西話劇團老師指導下打磨對白語氣,更在音樂專家方曉琴、龔小平、唐佩珠、晁浩建、田浩等老師的幫助下,通過唱段精準傳遞人物情緒——初到柳州時歌聲“愉悅明亮”,怒斥陋習時“鏗鏘有力”,北望長安時“迷茫糾結”,悟透“官為民役”時“豁然開朗”,讓舞臺上的“柳宗元”真實可感,贏得了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和專家的一致好評。
王良的獲獎,是廣西民族歌劇《柳柳州》“全方位本土化創演架構”的生動注腳。該劇從編、導、演到音樂、美術,均由廣西本土團隊打造:編劇深挖柳宗元與柳州的歷史淵源,作曲融合廣西山歌與唐樂元素,演員全部來自廣西文藝院團。業內專家高度評價該劇“突出編、導、音樂、演員、美術人才的全方位本土化創演架構,實現了地方文化資源的最佳配置”,彰顯了廣西文藝工作的文化自信和歷史自覺。
通過《柳柳州》的“全方位本土化創演架構”,廣西在創作精品的同時,有效鍛煉并培養了一批具有高專業水準的聲樂藝術人才。
創演期間,劇組先后邀請10余名區內外專家開展培訓,劇中青年演員在“傳幫帶”中得到迅速成長。在這支人才梯隊中:主演王良榮獲文華表演獎及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戲劇類表演獎;青年演員于添琪、趙俊男入圍第十六屆全國聲樂展演現場展演,其中于添琪獲得“第十六屆全國聲樂展演優秀人才”榮譽。
如今,這批本土演員正成長為廣西文藝創作的“主力軍”,充分印證了“用自己的演員,培養自己的人才”這一理念在提升劇目生命力、推動地方文藝事業高質量發展中的深遠意義。
今年以來,《柳柳州》的影響力持續擴大。截至目前,該劇完成四輪全國巡演,足跡覆蓋北京、上海、陜西、浙江等10余個省市,累計演出百余場(含線上展播),惠及觀眾300余萬人次。
7月,劇組以“歸鄉”為主題,先后走進柳宗元“北望”的長安(西安)、祖籍河東(永濟),讓“官為民役、利安元元”的為政理想回到歷史原點,引發強烈共鳴。
10月,劇目亮相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參評文華獎,以其濃郁的廣西風韻和深刻的文化內涵,再次讓地域風情升華為觸動人心的時代共鳴,在年輕觀眾聚集的社交平臺亦收獲如潮好評,成為廣西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獨特魅力的一張閃亮文化名片。
“柳宗元‘官為民役’的初心穿越千年,依舊照亮當代。”王良的獲獎,不僅是個人藝術生涯的里程碑,更是廣西文藝“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的生動實踐。作為廣西文化名片,《柳柳州》正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未來,劇組將繼續帶著這部作品走向更多城市,讓“古人之志”成為“今人之光”,讓“廣西造”民族歌劇在新時代綻放更大光彩。
(中國日報社廣西記者站 石睿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