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黃曉慶 攝影報道
11月5日,“萬千氣象看四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隆昌專場舉行。會場外,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曾義友現場演奏陶笛,非遺匠人羅先貴專注地展示拉坯技藝。旁邊的展桌上,展示著不久前在法國巴黎盧浮宮“國際文化遺產博覽會”上,亮相的隆昌陶工藝品。
![]()
亮相巴黎盧浮宮“國際文化遺產博覽會”的隆昌陶工藝品
“前山礦石后山炭,中間泥土做陶罐”。這句民謠,訴說了隆昌玻陶的淵源。作為隆昌的傳統特色產業,玻陶產業如何在傳承與創新雙輪驅動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發布會上,隆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肖峰給出了答案。
歷經歲月雕琢的隆昌玻陶產業發展佳績頗多,比如:產業規模西部首屈一指,玻璃酒瓶占據了全國13%的市場份額,高端酒瓶市場占有率更是全國領先,達到45%,眾多名酒企業都是隆昌酒瓶的客戶;陶缸產量全國奪冠,每四個酒壇中就有一個烙著“隆昌造”的印記。
雖然成績耀眼,但是隆昌深知傳統產業不能止步于“靠土吃飯”,必須走好“淬煉”之路,在傳承與創新中不斷突破,實現產業躍升。
隆昌的陶缸被譽為“會呼吸的陶缸”,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為了堅守這一份匠心,當地建立了隆窯遺產博物館,開發出各種陶制藝術擺件,讓每一件產品都承載著隆昌的文化底蘊。這里還成為了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基地,吸引眾多游客參觀體驗。
在智改數轉的浪潮下,隆昌玻陶產業積極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窯爐從“憑經驗燒火”到“數字控溫”,再到全面實現窯爐“煤改電”“氣改電”,每一步都彰顯著玻陶產業對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追求。正如隆昌碧檀陶瓷的老工匠范賢德師傅所說:“做了一輩子的壇壇罐罐,現在用機械化、智能化的操作,不僅效率大大提升,更讓我們的好東西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
現場展示隆昌陶工藝
科技創新是隆昌玻陶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驅動力,隆昌與浙江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等高校共建研發中心,重點開展泥料配方優化、白酒催化效應提升等10項技術攻關,成功拿下44項實用新型專利。目前,隆昌玻陶產業已培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戶,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6個,產業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此外,借川渝合作之力,隆昌與毗鄰的榮昌區簽訂“玻陶聯姻”合作協議,整合用好兩地企業強大的集群效應,通過原料共享、技術互通、市場共拓,實現優勢互補、延鏈補鏈,有效提升區域產業競爭力,共同建設“中國西部玻陶產業之都”。
肖峰總結道,未來,隆昌將繼續堅守匠心、擁抱創新,讓“隆昌造”走向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