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城西區委宣傳部
“十四五”的藍圖,在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大地上化作一項項飽含溫度的民生工程,悄然改變著百姓的生活。從農村到社區,從“老有所養”到“逝有所安”,城西區民政局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精準謀劃、強力推進、嚴督實導,投入資金5938.03萬元,實施3大類8個民政重大項目,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民生答卷。
精準調研,科學立項。項目啟動前,區民政局牽頭成立專題調研小組,通過座談訪談、問卷調查與數據比對,全面排摸全區養老設施缺口、社區服務短板及殯葬服務需求。在翔實數據與迫切民情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社區服務能力提升、殯葬服務設施補短”三大主攻方向,系統規劃了8個具體項目。從布局4處農村老年之家、7處農村殯儀服務站,到建設8處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實施100戶適老化改造,每一項工程都精準對接民生痛點,確保財政資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實現解民憂、紓民困。
高效推進,協同實施。面對項目點多面廣、任務繁重的挑戰,區民政局構建“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全力打通項目推進中的堵點難點。在彭家寨村老年之家建設現場、科普路社區服務中心裝修工地,工作人員扎根一線,及時協調解決施工難題。通過定期召開項目調度會,聯合財政、城建、自然資源等部門協同發力,簡化流程、強化要素保障,為項目推進開辟“綠色通道”。以新寧路西社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例,從選址虎臺街道到落實1300平方米場地,從規劃43張護理型床位到整合全托、日托與上門服務,各環節無縫銜接,推動這一重點工程高效落地,為轄區長者打造“養老不離家”的溫馨家園。
強化監督,保障質效。區民政局始終將質量與效益視為項目建設的生命線,構建起全方位的監管體系。在資金管理方面,嚴格執行專戶管理、國庫集中支付與項目評審制度,確保每一筆資金使用透明、合規高效。在過程管控方面,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工程質量、安全與進度開展全程跟蹤審計與監理。同時,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社區居民代表擔任“民間監督員”,開展實地視察與民主評議,把監督權交給群眾。特別是在100戶困難老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中,工作人員逐戶走訪,量身定制改造方案,完工后全面回訪,確保扶手安裝牢固、地面防滑到位,以嚴格監督守護改造實效與安全,讓民心工程真正暖進群眾心里。
成效顯現,提升福祉。目前,“十四五”民政項目已陸續建成投用,社會效益日益彰顯。火西村老年之家里,老人們圍坐對弈、觀看電視,笑語不斷;張家灣村殯儀服務站內,文明簡約的追思儀式切實減輕群眾負擔;晟世達金融中心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一站式”智慧辦事服務與豐富公益課程;完成適老化改造的家庭中,衛生間加裝扶手、地面防滑處理,極大提升了老人的生活安全。升級后的8個日間照料中心與2個農村互助幸福院,共同構建起“一刻鐘”養老服務圈,成為老年人日間照料、情感交流與文化娛樂的溫暖驛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