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公里,是黃河在山東境內的流域長度。
在628公里的河道兩岸,孕育著黃河文化的厚重底蘊,見證著齊魯大地的發展脈動。科技賦能的“創新藍”,稻谷飄香的“豐收金”,萬物共生的“生態綠”……
一場跨越628公里的活動,通過行進式采訪的形式,全景式、多維度呈現黃河流域的自然景觀、歷史文明、時代之治。
11月3日,2025“沿著黃河遇見海”網絡主題活動正式啟動。這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后山東舉辦的首場重大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更是展現山東保護傳承黃河文化、扎實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果的一扇窗口。
以“網”為媒,齊魯大地正以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為契機,沿著黃河解鎖628公里的“最美遇見”。
一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一路向東,黃河在山東流經9市25縣,綿延628公里入海,滋養了濰坊、煙臺、青島、威海和日照等城市。沿著這條路可以深度感受高質量發展的山東脈動,在藍黃交匯之處,亦可讀懂大河奔涌、氣象萬千的齊魯磅礴之姿。
近年來,山東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擔當,扎實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一曲“黃河大合唱”正以雄厚的“山東底氣”持續唱響。
這份底氣,來自628公里河道兩岸的文化滋養。近年來,山東全面啟動沿黃河、沿大運河、沿齊長城、沿黃渤海、沿膠濟鐵路線“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同時,山東圍繞黃河大集、黃河生態旅游觀光、黃河文旅創新等方面下功夫,讓黃河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生活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放眼今天,一條奔騰向前的文明河流,讓山東沿黃兩岸豐厚的文化資源在新時代煥發出蓬勃活力。
這份底氣,來自628公里河道兩岸的加快轉型。近年來,山東持續深化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步伐堅實、結出碩果。而今,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達到46家、數量居全國第一;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有7個、制造業單項冠軍235家,數量均是全國最多的……齊魯向新,“大象”起舞,澎湃涌動的新質生產力,為山東產業的提檔升級寫下生動注腳。
這份底氣,來自628公里河道兩岸的綠意盎然。黃河奔涌不息,山東的綠色探索從未停步。近年來,山東扎實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將黃河的“生態之美”與發展的“活力之韻”融為一體。連續4年實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十大行動”,接續8年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流域內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連續4年保持90%以上,黃河干流水質連續9年穩定在Ⅱ類,齊魯大地繪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畫卷。
從實驗室里的技術突破,到生產線上的綠色轉型,再到田野間的豐收圖景,今天的山東,正踏著“先行”節拍,不斷向“新”向“綠”,處處涌動著蓬勃活力。
二
從浪花澎湃到碧波安瀾,從人文風韻到璀璨華光的特色風景和齊魯風情……用“發現美”的眼光,沿著628公里的河道兩岸,我們不只能遇見海,還能遇見更多驚喜。
遇見綠潮奔涌的最美畫卷。“環境好不好,鳥兒最知道”,東營,曾經被認為是山東的“北大荒”,如今,淡水沼澤濕地穩穩守住30萬畝“生命疆域”,野生動物增至1633種,植物達685種,每年有200余種候鳥在此繁衍生息,黃河口候鳥棲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水清、鳥鳴、濕地美”的畫卷徐徐展開,成為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遇見數字賦能的最美蝶變。山東積極構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1+1+5”規劃政策體系,持續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向新而行、向優發力。建成濟南、青島兩個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成為全國首個“雙樞紐”省份;集中打造濟南、青島、棗莊三大算力樞紐,智能算力占比超過50%……數字技術加速賦能,為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的空間,鮮活呈現著齊魯大地蓬勃向上的“新”動能。
遇見黃河文化的最美演繹。紀錄片《大河之洲》火爆“出圈”,這是山東聚焦黃河文化主題,強化傳播闡釋、講好黃河故事的一次成功嘗試。中國國際孔子文化節、尼山世界文明論壇成為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同時,深入實施“齊魯文藝高峰計劃”,《我們的河山》《生萬物》等一批精品“魯劇”熱播出圈,“十四五”時期山東13部作品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村村有好戲”“黃河大集”等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人們沉浸式融入黃河文化之美。
遇見詩與遠方的最美融合。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山東以黃河文化體驗廊道為軸,把沿黃市縣豐富的文旅資源串聯起來,讓“沿著黃河遇見海”成為“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的新名片。濱州研發黃河文化和旅游經典線路,形成黃河旅游“點、線、帶”三優發展新格局;東營推出一批主題鮮明、布局合理的黃河生態旅游線路,培育一批“黃河風情村”和特色民宿……全省年旅游收入已突破萬億,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客奔赴好客山東、暢游醉美齊魯。
三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安瀾關系到我國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關系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從黃河口的萬鳥翔集到魯中南的梯田疊翠,從傳統產業的綠色轉型到新興產業的蓬勃興起,山東正以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為契機,讓母親河煥發全新生機。
沿著黃河向東,不僅能遇見海,還能遇見628公里的“山東之美”。
文/靖曉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