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匯報記者 袁婧 攝
近日,2025世界城市日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在上海成功舉辦,淮海中路街道新天地國際社區“三融”治理工作現場推進會同步舉行。
作為國際社區治理的微觀窗口,新天地國際社區脫胎于石庫門,毗鄰中共一大會址,背靠一流商圈,天然具有“中外文化”交融基因。主要包含9個住宅小區,實際居住4000人左右,其中境外人員(含港澳臺)居民占比10%,居住群體社會地位高,流動速度高,個性需求高,權利意識高。淮海中路街道歷經20余年探索,逐步形成以“生活融入、權利融合、文化融通”為核心的“三融”治理模式。從2003年起步階段的自然發展,到2008年起進入自覺建設階段,再到2021年以來系統推進“零距離家園”工程,治理路徑不斷優化,治理體系日趨完善。
淮海中路街道在推進會上系統闡釋了“三融”治理模式,街道圍繞“生活融入、權利融合、文化融通”三個維度,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治理體系:
在生活融入方面,“淮海中路街道移民融入服務示范站”正式啟用,整合出入境、交管、治安等3類14項高頻服務,實現“線下咨詢+線上預約+遠程幫辦”一站式辦理,切實提升境外居民的辦事效率,幫助其更快融入社區生活。《新天地國際社區一本通》同步發布,從生活服務、涉外服務、營商服務等各個維度為中外居民提供全方位生活指引。
權利融合方面,發布中英雙語版《淮海新天地國際社區住戶守則軟法指引》,涵蓋標準范本、流程指引與法律依據,推動“軟法倡導、硬法托底”,實現規范共建、矛盾共調。這項開創性的工作不僅為國際社區制定住戶守則提供了高質量范本,也為街道層面開展社區“軟法治理”、推進軟法“硬”治理落地,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參考依據。目前,新天地四成小區業委會主任由境外人士擔任,中外居民協同參與社區治理的格局逐步形成。
![]()
文匯報記者 袁婧 攝
文化融通方面,街道依托全市首個聚焦國際社區治理的專項基金——“翠湖基金”,創新運營“淮愛∞”公益循環商店,落地特色志愿服務項目“紅融中外·益治家園”,培育萌寵、親子、女性等涉外社群20余個。
活動最后,黃浦區與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領導共同發布《淮海新天地國際社區“三融”治理工作指引》,為同類社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模板。
此次推進會既是對淮海中路街道國際社區治理經驗的系統總結,更是推動國際社區治理工作提質升級的重要契機。下一步,淮海中路街道將持續深化“三融”治理模式,不斷鞏固治理成果、創新服務舉措,全力將新天地國際社區打造成為近悅遠來的“零距離家園”,為上海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更多“淮海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