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時代文學生產的開卷與破局’——第十屆北京文學論壇”在十月文學院揭幕。該論壇為第十屆北京十月文學月重點活動之一。此次活動涵蓋了兩場分論壇議題,分別為“文學出版的破局”與“新時代文學期刊的轉型與創新”,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聯指導,首都文化科技集團主辦,北京出版集團十月雜志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承辦。
據悉,北京十月文學月與北京文學論壇已成為“北京乃至全國的一張文化金名片”,是“北京文學的盛典,全國文學家的雅集”。本屆論壇旨在回應時代變革,直面文學在數字化時代面臨的全新挑戰。《十月》主編季亞婭強調,文學生產兼具精神創造與社會實踐的雙重屬性,需要各界力量協同。“相信本次研討將為推動當代文學從‘高原’邁向‘高峰’貢獻智慧,讓我們共同見證新時代文學生產的勃勃生機。”
“在文學期刊的銷量、發行量持續下降的今天,文學編輯若能夠守住底線,就是在保證我們這個時代文學的質量。”《長篇小說選刊》主編宋嵩以足球運動員為喻,談到“守門員可能是最不起眼的角色,但又是相當重要的角色。如果守門員的職責出現失誤,這場比賽就注定是敗局了”。因此,他呼吁,在文學出版面臨挑戰的當下,文學編輯更應強化“守門員”意識,為文學創作把好質量關,守護文學創作的基本水準。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指出,破局關鍵在于“重獲信任”。這一理念涵蓋三個維度:作家須重獲讀者信任,批評家須重建與作家、出版人及讀者之間的信任關系,出版人則須通過真誠推薦贏得讀者信賴。他分享了一個溫暖的故事:在地壇書市上,他向一位讀者推薦了《白露春分》,這位讀者后來在豆瓣評論中寫道:“這本書是在地壇書市上一個編輯推薦給我的,這回,這個編輯沒騙我。”這個故事體現了出版人以專業和真誠贏得讀者信任的可能性。
![]()
作為《當代》副主編,同時也作為一名創作者,石一楓針對創作現狀提出“什么菜就裝到什么盤子里”。他強調文學創作必須尊重體裁規律。“文學以及各個體裁、各個門類的學科都有它的邊界,有它的力所不及之處。創作者應在力所能及的事上做得好一點、問心無愧一點。”這種對創作規律的尊重和專業堅守,正是文學在新時代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 蘇墨 通訊員 肖媛齡)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