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全文發布。
《建議》明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并要“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既是國家的大棋局,也是很多地區發展的重要抓手,天津在這些領域的動作都有哪些?與《建議》的契合度如何?通過梳理我們發現,可謂亮點多多。
新興產業“四梁”全都有
先來看看新興產業,主要提及到了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這四個領域可以說是新興產業的“四梁”,梳理發現天津在這些領域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
比如新能源,這是一段時間以來火熱的產業。在天津也是發展的重點,今年7月份,依托于原有的科技研發和產業布局,在國務院國資委推動下,四家央企聯手打造的“中汽新能”正式落戶濱海高新區天開華苑園,目的就是打造央企一流電池產業平臺,加速央企新能源汽車業務高質量發展。
在航空航天領域,不用說正是天津的“強項”。眾所周知的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五”和空間站都是天津制造;已經發展多年的空客天津,至今已經生產了780多架飛機,就在前幾天空中客車天津A320系列飛機第二條總裝線正式投產,顯示了十足的發展力度。還有“津生津長”的民營企業云遙宇航、愛斯達航天等都在行業里“有頭有臉”,一家已成功發射47顆氣象衛星,在邁向世界頂級氣象數據運營商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一家研制的大直徑(4.2米)全碳纖維復合材料運載火箭整流罩是國內商業航天尺寸最大的。
![]()
低空經濟領域,按照時間進行簡單梳理會發現,去年以來天津在低空經濟持續布局,建設低空經濟創新產業園、成立注冊資金10億元的低空經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舉辦直升機博覽會等,正呈現多點開花各具特色的局面。
新材料產業離普通人的生活相對較遠,天津這個領域發展新意頻現,從新能源電池,到航空航天材料,從食品保鮮,到特種裝備,“點石成金”“由點到面”,在發展新材料上技術突破捷報頻傳。10月剛剛發布不久的《天津市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支持指南目錄》為發展新材料產業做了布局。
“未來產業”先行一步
從經濟角度來說,新興產業正在發揮著重要作用,萬億級市場規模成為人見人愛的香餑餑,各地爭相發展并不令人意外。但對于未來產業的投入和布局,天津正悄然走在前面。
什么是未來產業?通常來說,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以顛覆性技術和革命性創新為本質特征,有望發展成為新興產業乃至支柱產業。就像《建議》里所涉及的,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
發展未來產業類似于棋手布局,很難立竿見影讓人眼前一亮,短期內對經濟發展也不會有很強的拉動作用,也許要到幾年甚至更久之后才會真正有所收獲。但從做正確而艱難的事情本身來說,通過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布局未來產業是一座負責任城市的必走之路。
在未來產業的六個大方向來說,我們發現天津在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等領域實現了“卡點搶位”,先人一步。
在生物制造領域,天津的布局深遠。從合成生物技術的創新研發到生物基材料的產業化應用,憑借深厚積累正在實現先人一步。2021年,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從頭合成;2024年12月,注冊資本高達60億元的國投生物制造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天津港保稅區揭牌;在濱海新區,生物制造產業集群初具規模,一批創新企業致力于將實驗室的突破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正如在一次行業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黃和表示的那樣,生物行業“南深圳北天津中常州”的說法正在成為共識。
![]()
人工合成淀粉工程化測試平臺
在氫能這個未來能源行業,天津的投入有目共睹。截至今年8月,天津榮程集團一家企業累計投運氫燃料電池汽車860輛、加氫站12座,累計用氫4298噸、日用氫超過10噸,擁有全國最大的氫能卡車車隊,一家就占了全國交通能源用氫的16%,實現了“從向日本企業學習氫能技術,到日企上門參觀學習的轉變”。
腦機接口領域,2023年的時候,腦機交互與人機共融海河實驗室在濱海高新區揭牌成立,要知道掛著“海河”這種級別的實驗室在天津僅有六家。到了2025年,南開大學段峰教授團隊牽頭的全球首例介入式腦機接口輔助人體患肢運動功能修復試驗完成,進一步夯實了天津和我國在介入式腦機接口技術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現在,行業內提及國內的腦機產業,高新區已經是個繞不過去的行業重鎮和腦機產業創新的策源地。
未來產業之一的具身智能,經常被稱為“人形機器人”,在之前對很多人來說還是一個陌生領域,現在正成為未來發展重要賽道。比如上合天津峰會的新聞中心里,津產人形機器人用不同語言為外國記者介紹情況,制作冰激凌;河西區的天津空天數字產業園里,具身智能明星企業帕西尼將全球最大具身智能數據工廠落在此處;剛剛結束的天津馬拉松賽道上,阿童木“天兵一號”人形機器人引來眾多合影。
通過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在未來10年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目標振奮人心。
當下的天津,正在將上合峰會效應轉化為發展動能,通過發展新興產業,提前布局未來產業,保持定力耐力,咬定目標不放松,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為經濟長久發展打好堅實基礎,未來可期。
![]()
(記者彭俊勇攝影劉乃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