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山市的大街小巷,活躍著這樣一群女性:她們扎根基層,用細膩與堅韌,默默耕耘在婚姻家庭糾紛調解一線。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山大家姐”。從社區樓宇到街頭巷尾,從三尺講臺到信訪窗口,她們以法為據、以情動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不平凡的調解故事。
![]()
中山市婦聯為“中山大家姐”家事調解特色巾幗志愿服務隊授旗
梁海珍:
從“信訪專家”到家事“解鈴人”的溫情堅守
在中山市神灣鎮,“有事就找海珍姐”這句話在群眾間廣泛流傳。梁海珍扎根基層信訪戰線16年,用青春與熱忱踐行“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承諾。2024年退休后,她懷著對基層工作的熱愛,成為了“中山大家姐”家事調解特色巾幗志愿服務隊的一員。
梁海珍深諳“防患于未然”的調解智慧,始終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原則。2024年,她的這一理念在一次糾紛調解中得到充分體現。鎮內一戶家庭因婚姻矛盾激化,面臨沖突風險。她主動請纓,三次登門走訪、五次約談當事人,通過單獨談心、情理法交融的溝通,讓雙方認識到家庭矛盾的癥結在于缺乏溝通。最終,在相關部門共同見證下,當事人簽訂調解協議,成功將高風險事件降級為低風險,守護了一個家庭的和諧。
![]()
在化解疑難信訪事項時,梁海珍既堅持原則又注重方法。某村經濟合作社陳女士的案例就是明證。陳女士因離婚后股份分紅被前夫截留,情緒十分激動。梁海珍沒有簡單處理個案,而是深入調查實情,積極協調村委會和經濟合作社,不僅為陳女士追回分紅款,更推動優化股份分紅分配方式,從制度層面消除類似糾紛隱患。當陳女士拿到款項時,難掩喜悅與感激之情。
![]()
從“信訪專家”到“中山大家姐”,梁海珍用數十載堅守詮釋為民初心。她用行動證明,基層治理的溫度源于每一次耐心傾聽、每一趟奔波調解,更扎根于對群眾利益的執著守護。
蒙星梅:
從三尺講臺到社區的“精神燈塔”
![]()
在中山西區彩虹社區的街巷里,總能看到一位銀發身影穿梭于學校與居民樓之間。她是大家口中的“蒙老師”,更是街坊鄰里信賴的“中山大家姐”蒙星梅。三十余載教育生涯,蒙老師把三尺講臺的愛延伸到千家萬戶,用國學智慧調和家庭矛盾,以師者仁心照亮少年成長路。
蒙老師與丈夫是社區里有口皆碑的模范夫妻,同樣熱愛國學文化的他們,自成為夫婦以來,在生活和工作中總是相互關心照顧、彼此理解與支持,共同創造一個幸福、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在多年的夫妻相處中,蒙老師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和睦法則”。每當遇到因矛盾求助的夫妻,她總會毫無保留地將這套“法則”向他們傾囊相授。這些源于親身實踐的經驗之談,讓不少瀕臨爭執的夫妻重尋和睦,在相互理解中重燃家庭溫情。
深耕教育領域三十余載的經歷,讓蒙星梅在青少年教育和家庭指導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其中十五年公辦學校的執教經歷與近二十年的輔導機構創辦歷程,讓她在漫長教學生涯中見過形形色色的問題。從叛逆厭學的少年到基礎薄弱的學困生,從焦慮無措的家長到陷入教育困境的家庭,這些經歷讓她始終堅守在青少年輔導幫教與家庭教育指導的一線。
無數個被點亮的成長故事里,都藏著她的用心。曾接受蒙老師輔導的學生在收到錄取通知書時激動地說道:“要不是蒙老師,我不會能考上心儀的學校,謝謝您!”這些樸實的感謝背后,是蒙星梅無數個深夜備課的燈光、逐個突破的知識點,這些都化作了教育者最珍貴的勛章。三十年來,她用專業與耐心為迷茫少年撥開迷霧,更讓無數家庭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重尋方向。
![]()
在日常生活中,蒙星梅更是將愛心延伸到社區的每個角落。只要鄰居家有困難,她總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為大家排憂解難。當她對接到社區提供的一名學生是單親家庭,暑期放假家里無人照料時,蒙星梅跟社區、家長協調,減免部分費用,幫忙看管孩子,輔導孩子作業。有些街坊鄰里因為忙于生計,夜間無法接回在蒙老師那里托管的孩子,蒙老師會提出帶回她家幫忙照料,減輕家長的負擔。這份鄰里間的守望相助,早已成為彩虹社區最動人的風景。
李秀珍:
社區里的“金牌調解員”,
用“三心”織就和諧網
![]()
在中山市東區朗晴軒小區,居民們總愛親切地喚李秀珍一聲“珍姐”。作為扎根社區15年的老黨員,李秀珍獨創的“耐心聽、暖心化、公心解”的“三心工作法”,已成為社區調解的典范。
“鄰里矛盾往往源于生活細節的摩擦,如樓上漏水、公共區域占用等。”李秀珍深有體會地說。她的調解之道,核心在于以“傾聽者”姿態介入。每當矛盾出現,無論糾紛大小,她都會耐心聽取雙方訴求,細致梳理問題脈絡。這種“雙向傾聽”不僅是收集信息的過程,更是讓當事人感受到被尊重的關鍵。“只有讓當事人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才能打開心結、化解矛盾。”這是她始終堅信的工作理念。
在基層治理中,李秀珍始終將情感紐帶作為調解工作的核心。她常以拉家常的方式拉近與居民的距離,用共情的語言化解對立情緒。獨特的“三步溝通法”——先請當事人“倒苦水”,再引導雙方“換視角”,最后組織“共商解決方案”,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2年車庫改造糾紛中,她的調解智慧得到了充分展現。面對這個涉及多方利益的復雜問題,她創新推出“模擬聽證會”,邀請業委會、物業公司、施工方共同參與。通過充分溝通協商,最終推動項目順利落地。這種“把理說透、把情講夠”的方式,不僅解決了具體問題,更增進了社區成員之間的理解與信任。
在調解鄰里糾紛時,李秀珍始終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她以法律法規為堅實依據,以社區公約為參考準則,結合實際情況,為雙方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這種“用制度管權、用流程管事”的工作模式,讓“有事找珍姐”成為了居民們的普遍共識和信賴選擇。
![]()
更可貴的是,李秀珍深知調解鄰里糾紛只是治標之策。因此,她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各項活動,宣傳鄰里和諧的重要性,協助社區制定和完善規章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鄰里糾紛的發生。在她的帶動下,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高漲,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圍日益濃厚。
從用真情解民憂的梁海珍,到用教育智慧滋潤社區的蒙星梅,再到化解糾紛的“金牌調解員”李秀珍,“中山大家姐”們用實踐證明了基層調解的獨特價值。她們不僅化解矛盾,更重建信任、修復情感、守護家庭,讓“遠親不如近鄰”的溫暖在社區中蔚然成風。
這些“大家姐”們,以細膩、堅韌與智慧,將法、理、情有機融合,探索出一條富有溫度的糾紛化解之路。她們用實際行動證明:真正的調解,不只是平息爭端,更是用愛與智慧,讓家的溫度重新流淌。在中山這座博愛之城,“中山大家姐”已成為基層社會治理中不可或缺的柔性力量,她們用溫情與智慧,繼續書寫著關于家與愛的動人篇章。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婦聯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積極探索“婦聯+”多元調解服務模式,省婦聯推出“粵家和·家事‘解鈴人’”專欄,集中展示全省各地婚姻家庭糾紛人民調解一線的典型實踐與優秀調解員風采。
家和萬事興,法潤南粵暖人心。讓我們一同走進各地實踐,感受法治之下的柔情與力量,見證千家萬戶因“調和”而重回和睦的美好圖景。
來源:省婦聯權益部、中山市婦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