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浙江之聲”設為星標,更容易找到我們
來源:央視新聞 湖北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10月30日,海拔1800米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牛莊鄉,88歲的羅官章,帶著未盡的牽掛走完了一生。
屋后的棚子里,新磨過的鐮刀、鋤頭等農具,依然擺放整齊。他剛養了幾只山羊,桶栽天麻的新技術,還沒來得及完成試驗。
老人走后,女兒李秀英在整理遺物時,發現父親的工資卡上,最后的金額定格在38.83元。
![]()
![]()
11月2日晚,羅老出殯前的大夜,自發前來送行的鄉親絡繹不絕。李秀英一遍遍含淚婉拒鄉親們的隨禮:“父親臨走前再三交代,他走后,不得收鄉親一分錢。”
羅官章家中的藥柜里堆滿了藥瓶。每個月的退休金,除了買藥,大部分都用在了搞試驗、送種子和幫助老鄉。
“我們都受過他的好,一輩子記得他的恩。”村民吳曉峰父子說。
李秀英回憶,父親的日常生活簡樸得近乎苛刻,可“不管哪家孩子缺學費或誰家遇到難處,他一塞就是300元、500元。”
![]()
△羅官章(右二)與村民交流天麻種植新技術。
羅官章的“遺產”只有38.83元,可他留下了另一份“遺產”——那片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天麻。
1937年7月,羅官章在牛莊出生,這是五峰縣最偏遠和艱苦的高寒地區。上世紀80年代,他駐扎牛莊當了13年鄉黨委書記,后來擔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繼續對口幫扶牛莊8年。1997年,羅官章退休的第二天,又重返牛莊。用他的話說:“不讓鄉親們的荷包鼓起來,我吃不好睡不香。”
![]()
在嘗試了多個產業后,羅官章將目光定在天麻種植上。
羅官章赴山西、陜西學習天麻種植技術,但對方總是對關鍵技術三緘其口。這讓羅官章決定自己在牛莊進行天麻有性繁殖試驗。
為獲得試驗數據,他爬上最高的山頂,靠烤土豆充饑,一待就是一天;為了試驗投入,他55000元的退休金用得一分不剩。他在海拔2000米的高山上堅守800多天,來回上山下山,鞋子穿破了10多雙,茂密的灌木叢被踩出了一條路。
![]()
2000年5月,牛莊天麻結出了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種子。第二年,全鄉就有125戶村民種植天麻,戶均增收5000多元,還有10多個大戶年收入超過10萬元。2020年,牛莊鄉年產干天麻2500多噸,僅此一項收入就近7500萬元。
![]()
![]()
羅官章經常說:“黨員就要像一顆種子,撒到大山里,就應該幫老百姓謀出路。”
2017年的一天,羅官章散步來到一塊蔬菜田邊的核桃樹下。返鄉創業青年王正望正因種植和銷售遭遇困境,十分沮喪。羅老沒有講大道理,與她聊起往事:“當年研究天麻,頭幾年也是磕磕絆絆;后來帶人種蘿卜,全爛在地里,賠了鄉親們的本錢。搞農業,哪有一下子就成功的?關鍵是不能被困難嚇倒。”
![]()
△羅官章(左)與村里蔬菜種植戶王正望交流
羅老還幫她出主意:“不能光等著客商來,要自己走出去,看看別人需要啥。” 王正望重拾信心,主動聯系周邊縣市的蔬菜批發市場,嘗試通過電商尋找銷路。漸漸地,她的生意進入佳境。
“一個月前還見了羅書記,精神挺好的。”牛莊村黨支部副書記吳春艷回憶,那天是9月3日,她陪羅老在他家客廳看閱兵。
當威武雄壯的隊伍經過天安門廣場,老人神情激動。他意味深長地說:“國家要富強,基層一定要強。我們村不能光盯著天麻,要走多渠道發展的路子。”
這些年,羅官章先后帶領村民發展中藥材、高山蔬菜、煙葉等富民產業,村民荷包有了票子,臉上有了笑容。
![]()
在羅官章衣柜里,有個用布層層包裹的木盒子。盒內,靜靜躺著7枚獎章——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紀念章、光榮在黨五十年紀念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宜昌市道德模范、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湖北省道德模范、荊楚楷模……其中最锃亮的一枚獎章,是“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
今年,羅老上交了人生的最后一筆黨費,金額:520元。李秀英最懂父親:“那是他一生的堅守,對黨的深情表白!”
一人一山一輩子
羅老,一路走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