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南海海域,美國“尼米茲”號航母正在執行其服役期的最后一次部署任務。下午2點45分左右,一架MH-60R“海鷹”直升機從航母起飛執行例行任務,卻意外墜入南海,3名機組人員獲救。
短短30分鐘后,又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在同一海域墜毀,兩名飛行員彈射逃生。
兩架軍機相繼墜毀,立刻成為全球熱點事件。更引人關注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事發次日親自回應,猜測“可能是燃油質量不好”。然而,最新調查進展卻排除了燃油問題,使這起連續墜機事件更加撲朔迷離。
![]()
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通報確認,兩架軍機均從“尼米茲”號航母起飛,在南海海域相繼墜毀。
根據時間線,26日下午2點45分,隸屬于第73直升機海上打擊中隊的“海鷹”直升機首先墜海。
當天下午3點15分,隸屬于第22戰斗攻擊機中隊的“超級大黃蜂”戰斗機也墜入南海。兩起事件僅相隔半小時。
幸運的是,兩架軍機的機組人員均被成功救起。但兩架先進軍機的損失對美國海軍來說仍是一個沉重打擊。
事故發生后,燃油質量問題迅速成為主要懷疑對象。
特朗普在空軍一號上對記者表示:“可能是燃油質量不好。”這一猜測確有合理之處——兩架軍機均使用同一種航空煤油(美軍通用的JP-5或JP-8噴氣燃油),且可能加注了同一批燃油。
然而,最新調查進展卻逆轉了這一猜測。
根據俄羅斯軍事觀察網10月30日報道,燃油保障分隊軍人作證稱,墜毀的戰斗機和直升機使用的燃料與其他艦載機相同,而其他艦載機均未發生任何事故。
更重要的是,所有艦載機均從同一儲油罐加注燃油,實驗室對燃油樣本的分析已持續3天,但尚未發布任何關于燃油質量低劣的報告。
![]()
燃油劣質被推翻以后,三大疑點浮出水面。
第一個疑點是尼米茲號航母的老化問題。這艘1975年服役的“老兵”,已超期運轉,設計年限早過,本應在這次南海任務后退役拆解。2022年它因儲水倉泄漏中斷訓練,緊急返港維修的舊傷未愈,如今在南海高強度“秀肌肉”,無異于挑戰物理極限。航母的燃油存儲系統銹蝕嚴重,9000噸JP-5燃油艙本可支持1200架次起降,但老化設備難保安全,任何細微裂縫都可能釀成大禍。
第二疑點是人員過度疲勞。尼米茲號今年3月離港,先在中東與胡塞武裝對峙半年,又馬不停蹄趕赴南海,連續部署已達7個月,遠超美軍常規的6個月極限。士兵身心俱疲,加上近年美軍熟練士兵流失率攀升,新兵訓練周期縮短,操作失誤風險激增。更諷刺的是,美國政府停擺導致軍費拖欠,官兵被迫貸款維生,士氣低迷下,連起飛降落這類常規動作都可能出錯。
![]()
第三疑點直指南海的特殊環境。盡管美軍官方排除外部電磁干擾,但解放軍在該區域的常態化存在,被視為潛在影響因素。南海水文復雜,加上解放軍近年強化部署,美軍帶著老裝備和疲憊人員深入這片海域,事故頻發并非偶然。從2021年潛艇撞山到2022年戰機墜海,再到這次連環事故,南海仿佛成了美軍的“魔咒區”,而解放軍的影子總在不遠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