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拿鐵搭配紅棗、枸杞,吐司加入人參、陳皮,“藥食同源”的中醫藥理念,正以養生茶飲、藥膳甜品等新形式走進大眾視野。天津的百年老字號達仁堂,正試圖在這股浪潮中,探尋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生活需求的融合發展之道。
達仁堂是有著五百年歷史的“樂家老鋪”的正宗后裔,由樂氏第十二代傳人樂達仁先生于1914年在天津創辦。“樂家老鋪”以其用藥地道、炮制如法深得民間信任,并于1723年承辦御藥,名聲顯赫。
![]()
圖說:達仁堂門口陳列。(閆東潔攝)
達仁堂始終恪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祖訓。從1917年起,達仁堂先后在北京、大連、上海、香港等地開設了18家分號,銷售藥物1000余種,并獲得了1400多項專利。
![]()
圖說:達仁堂中醫藥博物館館長介紹達仁堂取得的1400多項專利。(閆東潔攝)
達仁堂憑借深厚的“家傳秘制”制藥經驗、對先進技術的兼收并蓄,加上幾代人傳承并恪守的經營信條,使“達仁堂”品牌經歷百年,歷久彌新。“達仁堂清宮壽桃丸傳統制作技藝”、“達仁堂安宮牛黃丸傳統制作技藝”等五項傳統制作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達仁堂品牌運營事業部副部長,李莉介紹:“在制作牛黃清心丸時,我們依然采用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配方,堅持傳承古方,古法古作。”
清宮壽桃丸,曾作為“古稀天子”乾隆皇帝珍藏的御用醫方,具有延緩衰老的作用。
近年來,達仁堂與中國工程院院士田金洲的團隊對其進行了二次開發,證明它可以有效預防老年癡呆,具有明顯改善遺忘性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提升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
在夯實藥品研發“硬實力”的同時,達仁堂也注重中醫藥文化“軟實力”的傳播,通過多樣化活動,讓傳統中醫藥走出藥房,走進大眾生活,以實際行動推動中醫藥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播與發展。
![]()
圖說:外國游客來達仁堂參觀。 (閆東潔攝)
去年以來,達仁堂持續開展“中醫藥文化守護官”主題活動,以尋找歷史上的“十八家分號”為依托,開啟中華老字號尋親之旅。截至目前,該活動已走進四川、吉林、陜西、河南等省份,與當地企業聯合舉行守護官聘任儀式,并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公益慰問等各類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宣傳中醫藥文化。
根植天津,達仁堂積極將中醫藥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場景:一方面經營養生坊店鋪,通過現制養生膏飲、草本烘焙等特色產品,打造“古法新用”的日常養生體驗。另一方面,建設現代中藥產業園科普基地,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非遺技藝親子工坊等系列活動,增進青少年對中醫藥知識的了解。
“這些活動有助于引導學生近距離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與自信。后續,我們將進一步聯動區域內多所學校,深入開展此類中醫藥普及活動,讓更多青少年成為中醫藥文化的感知者、喜愛者與傳承者。”南開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焦洪斌說。
近日,達仁堂中醫藥博物館正式開館,吸引不少游客前來參觀,不僅呈現了我國中醫藥文化的歷史發展脈絡,還陳列了各類藥材標本。為了增加互動性和趣味性,館內還搭建了現代食品區和香囊手作區等。
“展區設計感滿滿,球形墻上的上百張專利證書和走廊中整齊擺放的各種藥材標本,令人十分震撼。參觀結束后,我還品嘗了養生茶,美味又健康。體驗感太好啦!下次我想邀請朋友們一起來打卡,一同在手作區體驗自制香囊。”來參觀的游客,劉文超說。
![]()
圖說:達仁堂陳列的標本。(閆東潔攝)
焦洪斌說:“從恪守祖訓、傳承古方的“守正”堅守,到二次科學研發、場景創新傳播的“創新”突破,達仁堂走出了一條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生活同頻共振的發展之路。”
他補充道,達仁堂“以非遺技藝為核心,以現代場景為載體”的模式,讓“藥食同源”的中醫藥智慧從典籍走向生活、從傳承走向普及,為傳統中醫藥在新時代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