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稻浪翻滾,寶坻稻米飄香。11月1日上午,天津市寶坻區第二屆新米節在黃莊鎮小辛碼頭村熱鬧啟幕,各地游客齊聚于此,看演出、釣螃蟹、嘗新米、逛市集、品美食,盡享豐收的樂趣。
本次新米節由寶坻區委、區政府主辦,寶坻區農業農村委、黃莊鎮人民政府、中國聯通天津市分公司承辦,寶坻區委宣傳部、區委網信辦、區文化和旅游局、區商務局、區融媒體中心協辦。活動堅持以“米”為媒、以“節”會友、以“文”興業,進一步提升“寶坻大米”知名度,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助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活動在一場熱力十足的開場舞中拉開帷幕,相聲、京東大鼓等精彩的非遺表演輪番登場,充分彰顯“文寶坻”的獨特魅力。現場新米品鑒賽同步啟動,來自全區40余家水稻種植戶帶著自家的稻米同臺“打擂”,100名來自寶坻各行各業的“品米官”圍繞新米外觀、口感、香味等指標進行綜合評判并進行現場品鑒打分。啟動儀式上,寶坻區政府與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天津市分公司;寶坻區農業農村委分別與天津利達糧油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食品工業(天津)有限公司進行現場簽約,就推動寶坻稻谷收購市場化、規范化發展,共同打造寶坻數字鄉村與智慧農業標桿達成合作意向。
在農產品展銷區,“寶坻三辣”、黃板泥鰍、韭菜等本地特色農產品供游客品嘗購買;在農事體驗區,釣螃蟹、水稻收割等農事體驗活動頗受廣大市民游客的青睞。來自河北的游客張先生表示,“周末帶孩子來寶坻旅游,正好趕上了新米節,剛剛和孩子一起體驗了割水稻,也讓孩子了解下水稻的種植過程,感覺很有意義”。
寶坻水稻種植歷史悠久,可上溯至400多年前的明代萬歷年間,清代康熙年間更因其品質上乘成為天津唯一“御稻米”產地,開啟“貢米”榮光。如今,寶坻已成為天津市最大的優質米生產基地,2025年全區水稻種植面積達46.2萬畝,持續領跑天津水稻產業。
如今的產業優勢,更離不開“科技興農”的持續發力。近年來,寶坻區堅持以“智”提質,把智慧農業貫穿到水稻播種、生長、上市全過程,不僅建立了近萬畝的水稻智慧種植示范基地,推廣科學施肥與統防統治技術,精準智控種出高標準好米,還借助全流程智慧溯源保障稻米品質透明,以科技賦能一舉打響了“寶坻大米”品牌,擦亮了寶坻“稻米之鄉”的金字招牌的同時,也筑牢了“科技興農”的發展根基,有效推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色。
中國日報天津記者站閆東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