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五五”規劃建議的公布,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再度成為公眾關注焦點。這份綱領性文件為2026年至2030年的民生發展描繪了藍圖,其中明確提到要“健全待遇確定和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
對于廣大退休人員,尤其是企業退休人員而言,最直接的關切便是:2026年,養老金還能繼續上漲嗎?如果能,這次調整,我們每月能否多拿到150元?
![]()
第一、政策暖風頻吹,2026年調整基礎穩固
中央在“十五五”規劃建議中關于社會保障的表述,釋放了強烈的政策延續信號。“健全待遇確定和調整機制”的提法,意味著建立常態化、規范化的養老金調整機制是未來五年的重要任務。而“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水平的要求,則體現了對保障底線、促進公平的持續關注。
結合當前社保基金的運行態勢,為2026年養老金的繼續調整提供了現實支撐基礎。人社部定期公布的社保基金收支數據顯示,整體運行平穩,具備一定的支撐能力。2026年作為“十五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政策導向與基金能力的雙重保障下,養老金實現連續調整具有較高概率。
![]()
第二、企退人員人均漲150元?現實挑戰大于期望
盡管2026年養老金繼續上調前景可期,但廣大企業退休人員期待人均每月能增加150元,則面臨著現實的巨大挑戰。回顧今年的調整情況:全國總體漲幅設定為2%,退休人員人均上漲金額約在70元。
企業退休人員由于歷史原因,其人均養老金基數普遍低于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因此在相同漲幅下,其人均實際上漲金額通常更低,不少企退人員今年僅增加了50多元。若要在2026年實現人均上漲150元的目標,意味著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實現翻倍甚至更高的增長。
以當前企退人員人均養老金約3300元計算,上漲150元對應的漲幅需達到約4.55%。這遠高于近年來的實際漲幅水平。在經濟增長面臨挑戰、社保基金支付壓力長期存在的背景下,短期內出現如此大幅度的普調,可能性微乎其微。
![]()
第三、哪些企退人員有望突破150元漲幅?
雖然企退人員整體人均上漲150元難度極大,但部分特定群體通過政策組合的傾斜,在2026年調整中每月增加150元以上,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這些群體通常具備以下特征:
工齡超長: 擁有超過30年,甚至40年的連續工齡(或繳費年限)。工齡在掛鉤調整中占有重要權重,單價越高、年限越長,增加金額越多。
養老金基數較高: 退休前繳費基數高、繳費年限長,導致其現有月養老金水平本身較高(如達到5000元、6000元甚至更高)。在與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部分能獲得更多收益。
享受高齡傾斜: 達到當地規定的高齡門檻(普遍為70周歲、75周歲、80周歲),可額外獲得一筆可觀的傾斜調整金額。這是實現較大漲幅的關鍵助力。
身處調整力度較大地區: 不同省份在定額調整標準、工齡單價、與養老金水平掛鉤比例、高齡傾斜標準等方面存在差異。部分邊疆、艱苦邊遠地區或經濟較發達、財政實力雄厚的地區,調整方案往往相對更“慷慨”。
![]()
第四、現實案例:哪些人可能拿到150元以上?
結合2025年部分地區的調整方案,我們可以模擬特定條件下企退人員可能達到的漲幅:
案例一(西藏): 企退人員,工齡40年,現養老金6000元,年滿70周歲。參照西藏2025年方案:定額49元;工齡掛鉤按1.4元/年計算(取上限);與養老金水平掛鉤0.88%;高齡傾斜(70歲檔)60元。調整金額為:49 + (40 * 1.4) + (6000 * 0.88%) + 60 = 49 + 56 + 52.8 + 60 = 217.8元。即使不考慮高齡傾斜,僅定額和掛鉤調整也達157.8元。
案例二(北京): 企退人員,工齡40年,現養老金6000元,年滿70周歲。參照北京2025年方案:定額18元;工齡掛鉤1.8元/年,滿30年再增加5元;養老金低于7118元定額增加18元;與養老金水平掛鉤0.15%;高齡傾斜(70歲檔)假設40元。調整金額為:18 + (40 * 1.8) + 5 + 18 + (6000 * 0.15%) + 40 = 18 + 72 + 5 + 18 + 9 + 40 = 162元。若高齡傾斜更高,金額會更多。
這些案例清晰表明,工齡長、養老金水平高、符合高齡條件且在調整力度較大地區退休的人員,完全有可能在調整中每月增加超過150元。但這部分群體在全體企退人員中占比相對較小。
![]()
第五、理性展望:增長可期,幅度務實
“十五五”規劃建議的定調,為未來五年養老金的持續調整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2026年作為新規劃期的起點,養老金實現連續上調是大概率事件,廣大退休人員,包括企退人員,待遇水平將穩步提升。
然而,對于“人均上漲150元”的期待,需保持理性認知。今年企退人員人均上漲金額多在70元以內,明年即使繼續調整,在宏觀經濟環境、社保基金可持續性、養老金替代率目標等多重因素綜合考量下,人均漲幅預計仍將維持在一個相對平穩、適度的范圍,難以實現翻倍式增長。
真正能在單次調整中每月增加150元以上的企退人員,將是那些工齡長、養老金基數高、能享受高齡傾斜且所在地調整方案相對優厚的“幸運兒”。對于大多數企退人員而言,更應關注養老金長期、穩定的小幅增長所帶來的累積效應。
![]()
養老金的每一分增長,都凝聚著國家對晚年生活的重視。2026年的調整雖難達150元的普遍期望,但持續增長的制度本身已是堅實保障。
未來五年,在“十五五”規劃藍圖下,社會保障網將織得更密更牢。 對于企退老人而言,這份保障如同老樹的年輪,雖不顯眼卻層層疊加,默默守護著晚年的安穩時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