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魏國皇宮內,一片歡騰。
宦官宮女們捧著酒肴穿梭于廊柱之間,文武百官舉杯相賀,笑聲在雕梁畫棟間回蕩。
“劉備死了!蜀漢氣數已盡!”
“陛下,此乃天佑大魏啊!”
曹丕端著金樽,嘴角掛著矜持的笑意。階下舞姬水袖翻飛,樂工奏著歡快的曲子。
整個洛陽城都沉浸在劉備死去的喜悅中,連街邊稚童都知道,那個與魏國抗衡多年的漢中王、蜀漢皇帝,終于在白帝城閉上了眼睛。
皇宮一角,遠離喧囂的亭臺上,一個身著魏國官服的中年男子憑欄而立。
他望著西南方向,兩行清淚無聲地滑過面頰,滴在欄桿上,洇開深色的水痕。
他是黃權,魏國的降臣。而在他的心里,自己永遠是那個與劉備并肩而立,共謀復興漢室的臣子。
沒有人注意到他的離去,就像沒有人會理解他的眼淚一樣。
![]()
第一章:益州之別
建安十六年,益州。
黃權站在城墻上,望著遠處蜿蜒而來的軍隊,眉頭緊鎖。劉璋在他身旁,臉上洋溢著期待的笑容。
“劉備乃當世英雄,有他相助,張魯何足道哉!”劉璋拍著城墻,意氣風發。
黃權沉默片刻,緩緩道:“主公,劉備有雄才大略,名聲遠播。請他來,若以部屬待之,恐難滿足其志;若以客禮相待,則一國不容二主。依臣之見,此舉無異于引狼入室。”
劉璋不悅地擺手:“公衡多慮了!劉備與我同為漢室宗親,豈會奪我基業?”
法正在一旁冷笑:“黃主簿莫非是怕劉備來了,自己的地位不保?”
黃權沒有理會法正的譏諷,只是深深一揖:“主公,若執意如此,請派我出守外郡,以防不測。”
劉璋終于不耐煩:“好了!我意已決,不必多言。”
黃權退下城墻時,回頭望見劉璋那毫無防備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陣悲涼。他知道,益州的天空,即將變色。
果然,不出一年,劉備反客為主,兵臨成都城下。
“叛徒!都是叛徒!”劉璋在府中暴跳如雷,“張松、法正,這些我視如手足的人,全都背叛了我!”
黃權靜立一旁,待劉璋發泄完畢,才平靜地說:“城中尚有精兵三萬,糧草可支一年,將士們愿效死力。”
劉璋頹然坐下,搖頭道:“我父子在益州二十余年,無恩德以加百姓。如今戰火連天,尸橫遍野,皆我之過也。”他抬起頭,眼中含淚,“開城吧,降了。”
黃權撲通一聲跪地:“主公!”
“公衡,”劉璋扶起他,“我知道你的忠心。但大勢已去,何必讓更多無辜的人送死?”
城門開啟的那天,黃權將自己鎖在府中,不見任何人。他聽到街上傳來的歡呼聲,知道劉備已經入城。這個他曾經反對的人,如今成了益州的新主。
“黃公衡閉門不出?”劉備聽到報告,挑了挑眉。
“是,他已多日未上朝,說是身體不適。”諸葛亮搖著羽扇,“此人有膽識,有謀略,曾力諫劉璋防范主公。如今閉門,恐是心有不服。”
劉備笑了:“正因他忠于舊主,我才更要見他。”
次日,劉備親自登門。黃權不得不出迎,卻始終低著頭。
“公衡不必多禮,”劉備扶住欲行禮的黃權,“我知你忠心耿耿,劉季玉若能聽你之言,我今日也無緣入主益州。”
黃權沉默。
“益州初定,百廢待興,我需要公衡這樣的直臣。”劉備誠懇地說,“不為我,只為這益州的百姓。”
黃權抬起頭,第一次直視劉備的眼睛。那雙眼睛里有真誠,有期待,有一種讓人信服的力量。
“臣...愿效犬馬之勞。”
![]()
第二章:漢中獻策
建安二十三年,漢中戰事膠著。
劉備帳中,將領們爭論不休。有人主張強攻,有人建議退守。
“主公,”黃權出列,“曹操降伏張魯,不因此時圖取巴蜀,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自己北還,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必是內有憂患。今夏侯淵、張郃才略,不勝國之帥才,我舉眾往討,必可克之。”
劉備若有所思:“公衡言之有理。”
法正也附和道:“黃督軍所言極是,此天賜良機也。”
定軍山一役,黃權隨軍出征。
當捷報傳來,夏侯淵被斬,曹軍大敗時,全軍歡騰。黃權卻提醒劉備:“主公,曹操聞訊必親率大軍來援,宜早做準備。”
果然,不久后曹操大軍壓境。劉備據險不戰,曹軍久攻不下,糧草不濟,最終退兵。
漢中平定,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封黃權為護軍,參與軍中機要。
一日深夜,黃權巡視營寨歸來,見劉備帳中燈火仍明。他走近,見劉備正對著一幅地圖沉思。
“公衡來得正好,”劉備招手讓他進來,“我有一事猶豫不決。”
“大王請講。”
“關羽圍樊城,孫權必有動作。我是否該派兵支援?”
黃權仔細查看地圖,良久才道:“大王,荊州地處要沖,若失荊州,我軍將困守巴蜀。但若派兵東援,恐北面曹軍乘虛而入。”
劉備嘆氣:“我與云長,恩若兄弟。”
“然大王如今不只一人之身,系天下安危。”黃權輕聲道。
最終,劉備還是派了援軍,但為時已晚。荊州失守,關羽遇害的消息傳來時,劉備當場昏厥。醒來后,他握著黃權的手,淚流滿面:“公衡,我悔不聽你之言!”
黃權反握住劉備的手:“大王節哀,當從長計議。”
那一夜,劉備與黃權談至天明。晨曦微露時,劉備望著東方,喃喃道:“公衡,這復興漢室的路,為何越走越窄?”
黃權沒有回答,因為他知道,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
![]()
第三章:夷陵之敗
章武元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登基大典上,黃權看著劉備身著龍袍,在文武百官的朝拜中登上皇位,心中感慨萬千。這個他曾經反對的人,如今成了他誓死效忠的皇帝。
“陛下將伐吳?”退朝后,黃權急切地問。
劉備目光堅定:“朕與孫權,誓不兩立!”
“陛下,”黃權跪地,“吳人悍勇善戰,且水軍精銳。臣愿為先鋒,試探其虛實,陛下當率主力隨后。”
劉備搖頭:“朕親自統兵。”
“萬萬不可!”黃權叩首,“陛下身系天下,若親犯險地,若有閃失,臣等何所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