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5年前,鴨綠江畔寒風凜冽,一群平均年齡不足20歲的年輕人,背上行囊、扛起鋼槍,跨過冰冷的江水奔赴戰場。從鴨綠江到上甘嶺,從松骨峰到長津湖,他們沒有先進的武器裝備,卻憑著“保家衛國”的信念在異國他鄉浴血奮戰;他們中,有人把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朝鮮的土地上,連姓名都化作了紀念碑上模糊的刻痕;有人帶著滿身傷痕歸來,卻從未向人訴說當年的英勇。
75年時光流轉,記憶會模糊,但山河不會忘記。維度新聞聯合哈爾濱市賓縣檔案館,翻開一冊冊的檔案卷宗,將散落在檔案里的文字與影像整理,講述十位志愿軍老兵的故事,把英雄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讓黑龍江的紅色記憶與志愿軍精神一同,在新時代煥發新的光芒。
![]()
邢發 圖片由賓縣檔案館提供
17歲入伍,18歲入黨,居住于黑龍江省賓縣賓安鎮立新村孫福屯的老兵邢發,參加過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也參加過湖南湘西剿匪,更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生前接受采訪談起崢嶸歲月,他一直是激情滿懷,滔滔不絕。
![]()
圖片由賓縣檔案館提供
“沒有一個人想著能活著回來”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10月,第一批30萬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戰場,開始了抗美援朝的戰斗。
1951年4月,邢發所在部隊入朝作戰,那一年,他只有20歲,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141師司令部警衛排排長。“當時我們正在湖南湘西剿匪,突然就接到入朝作戰的命令,就都跟著去打仗,沒一個人想著能活著回來。”邢發說道。
“寧可前進一步死,不能退后一步生”
據邢發回憶,抵達朝鮮戰場后的第一場硬仗就是天德山之戰。天德山距離南朝鮮首都漢城直線距離僅有20公里,坐落在臨川以北的臨津江東岸,是一處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因此這里也成了美軍重點的攻擊目標之一。邢發說,“我們47軍先是和毛主席警衛部隊、38、39、40師會師,后來在天德山、夜月山參加戰斗,開始的時候我們裝備很落后,后來蘇聯給了一些武器裝備,戰斗非常激烈,死傷的戰士也數不清了。”
“那時候從來不知道害怕,面對敵人就沖上去,心中就一個想法——聽首長的、聽部隊的。每天都有同班的戰友在身邊倒下犧牲,我們除了對敵人的仇恨,沒有一點恐懼,時刻準備著為國捐軀。個個都是20歲左右的年紀,都埋在那兒了……”每每提及犧牲的戰友,邢發總是很傷感。
“比起那些犧牲的戰友,我還活著,已經很幸運了”。最為兇險的一次是1953年5月,當時邢發正從各師團送信返回司令部,從天而降的高爆彈掀起了大片的泥土,“我一下子就被炮彈掀開的泥土掩埋了,昏迷很久才爬出來,爬出來的時候覺得很冷,喘不上氣,這一瞅才發現腿都流血了、一側的胸腔也壓塌了。”邢發說,后來他沿著土路爬了很久,最后有過路的戰友看見了我,并送回駐地,“當我回到駐地的時候發現院子里有花圈和挽聯,大家都以為我死了,追悼會都已經開完了。”
在朝鮮戰場上,每一天都上演著生離死別,但是志愿軍戰士們從沒有過恐懼和退縮。“寧可前進一步死,不能退后一步生。”邢發說。
![]()
圖片由賓縣檔案館提供
“抗美援朝勝利而歸,我要團聚”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正式簽字,歷時三年多的朝鮮戰爭宣告結束。
“得知停戰的時候大家特別興奮,整天唱歌跳舞,”在邢發的記憶中,停戰后的歡呼聲是一陣蓋過一陣,大家高唱著朝鮮歌曲,慶祝著抗美援朝的勝利。
在異國他鄉戰斗了兩年,心里難免惦記著家人,思念著家鄉。1953年,經首長批準,邢發踏上了回國的征程,回到吉林部隊后,邢發便迫不及待地給父親發去了電報,“抗美援朝勝利而歸,父親,您把張永琴領來,我們要團聚”。電報中提及的張永琴,就是邢發未過門的媳婦。當看到親人的那一刻,邢發什么話都說不出來,眼淚唰唰地流下來。經部隊首長批準,邢發和妻子張永琴在部隊結了婚。
1954年2月,邢發退伍還鄉,脫下了一身戎裝,換上了粗布衣裳,但他的心始終同黨和國家在一起,同身邊的父老鄉親在一起。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多年來,大到汶川地震,小到身邊群眾生活困難,邢發總是盡其所能幫助,“哪里有需要,我就得盡一份力,我是黨員,決不能袖手旁觀”。2017年4月15日,寧遠鎮朱家屯、叢家屯、盧家屯等地先后發生火災,給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社會各界積極開展捐助救助活動。聞訊的邢發準備了300元,又從親屬處借了200元,88歲高齡的邢發,懷揣500元現金從賓安步行走到縣城,當天往返100余公里,只為親自表達自己關心群眾生活和災后重建的心情,賓縣電視臺記者對此事做了專題采訪報道,感動了無數賓縣的干部群眾。
![]()
圖片由賓縣檔案館提供
當年朝鮮戰場上的硝煙早已散盡,但作為一名老兵,邢發依然深深地懷念那段血與火的光榮歲月,也深深地祝福偉大祖國永遠和平安定。透過穿越75年歷史的聲音,我們讀到的是中國軍人的軍魂與血性,看到的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與驕傲,他們永遠是最可愛的人!
(邢發老人已離世)
(文章根據哈爾濱市賓縣檔案館《厚土豐碑 抗美援朝老兵采訪筆記》綜編)
記者 賈博 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