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刷微博,看到“10月最后一天”上了熱搜,本來沒覺得啥,結(jié)果點進去,第一條就是:#2025還剩最后兩個月#。配圖是日歷撕到10月31日,底下一行小字——“請把剩下的日子,當(dāng)成禮物拆開”。那一瞬間,像有人拿筷子戳了下心窩:原來一年真的快沒了,不是感覺,是事實。
我盯著手機愣了半分鐘,腦子里飛快過電影:年初立的flag,減肥3公斤,只動了三天;存兩萬塊,卡上還剩六千;說帶爸媽旅游,連高鐵票都沒點開過。不是不想做,是總覺得“還有時間”。現(xiàn)在倒好,時間自己先撤了,連招呼都沒打。
我把帖子截屏發(fā)給閨蜜,她回了一個“哭哭”的表情,又說:“別怕,60天也夠干點事。”我第一反應(yīng)是雞湯,可下一秒想起她前陣子剛干成的一件“小事”:用下班時間復(fù)習(xí),兩個月考了中級會計,成績單發(fā)我,數(shù)字漂亮得晃眼。我問她咋做到的,她說沒咋,就是每天把刷劇的倆小時改成刷題,別的沒變。原來所謂“最后的機會”,并不是讓你百米沖刺,而是別再原地踏步。
![]()
想到這兒,我關(guān)掉手機,把昨晚泡好的紅豆倒進電飯煲——之前答應(yīng)老媽做紅豆包,拖了半個月;又把落灰的跳繩從沙發(fā)底撈出來,撣撣灰,掛在門后。動作都不大,但每一下都像對這一年“賴賬”的自己說聲:行了,別再賴了,咱還有60天,能還多少是多少。
中午公司食堂,隔壁桌兩個小姑娘在聊天,一個說“明年再減”,另一個搖頭:“明年復(fù)明年,明年何其多。”聲音脆生生的,像替我旁白。我低頭看看自己肚子,把餐盤里的炸雞排推遠,多夾了兩勺青菜。不是怕胖,是忽然想對自己講點信用——年初吹的牛,哪怕實現(xiàn)一半,也比全盤打臉強。
下午干活效率奇高,報表提前做完,領(lǐng)導(dǎo)拍肩膀:“月底沖業(yè)績,你狀態(tài)不錯啊。”我笑笑沒解釋,心里明白:當(dāng)你決定不混日子,日子也不會混你。下班地鐵上,我打開備忘錄,把“想干沒時間”的清單重新寫了一遍,刪掉那些需要辭職、搬家、中彩票才能實現(xiàn)的,剩下三條:
1. 每天讀書10頁(微信讀書也算)
2. 一周三次跳繩,每次15分鐘
3. 帶爸媽去郊區(qū)泡溫泉,當(dāng)天來回
![]()
寫完發(fā)了個朋友圈,配文只有一句:最后60天,對自己講點信用。沒想到點贊瞬間過百,評論區(qū)里全是“一起啊”“算我一個”。忽然發(fā)現(xiàn),大家都沒想象中那么佛系,只是缺個一起抬腳的信號,而今天,就是那條分界線。
有人擔(dān)心:短短倆月,能改啥?想想也知道,成不了大事。可一年365天,就是由無數(shù)“小事”疊起來的。你天天說早睡早起,11點關(guān)手機就是比12點強;想存錢,每天少點一杯外賣咖啡,60杯就是幾百塊;想學(xué)點技能,把刷短視頻的半小時換成看教學(xué)視頻,倆月足夠入門。別小看這點滴水,水龍頭不關(guān),池子也會滿。
晚上回家,老媽正看電視,我湊過去把紅豆包計劃告訴她,她笑得見牙不見眼:“我就隨口一說,你還當(dāng)真啦。”我聳聳肩:“答應(yīng)的事,得算數(shù)。”老爸在陽臺澆花,回頭補一句:“對,人這輩子,最不能騙的就是自己。”一句話把我釘在原地——是啊,所有對別人的失信,源頭都是對自己的糊弄。
![]()
臨睡前,我把鬧鐘往前調(diào)了20分鐘。明早不跑步,就早起泡杯茶,把昨天那本開了頭的書看完10頁。不是多偉大的儀式感,只想讓2025的最后一天,回頭望時,看見一個說到做到、不再把“明天”掛嘴邊的自己。
日歷翻過去就是翻過去了,但日子不是。它像一條河,你不動,它就推著你走;你動了,才能自己掌舵。還剩60天,別嘆氣了,嘆一口少一口。把想做的事寫下來,把“以后”改成“今天”,把“明年”改成“現(xiàn)在”。哪怕只完成一件,年底聚餐時,你也能端起飲料,底氣十足地碰個杯:
“這一年,我對自己算數(shù)了。”
![]()
早安,11月;早安,還在路上的我們。
【注:本文為個人見解,僅供娛樂和啟示,不喜勿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