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熊曉宇 賀純 通訊員 呂錦平 朱艷 長沙報道
在數字化浪潮與新經濟業態的雙重沖擊下,傳統稅收模式正經歷一場靜默而深刻的“系統升級”。國家稅務總局部署的“強基工程”,正是這場變革的支點——它讓稅收治理從“管得住”走向“管得巧”,讓政策活水,精準滴灌至每一寸經濟土壤。
在“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之下,長沙正以高質量發展為引擎高速奔跑。每一步的發展躍遷,都需要一個更高效、更懂市場的稅務體系作為支撐。政策能否精準觸達?企業能否輕裝上陣?答案,藏在長沙稅務持續進化的“治理系統”里。
![]()
長沙稅務干部實地走訪企業,實現對重點稅源企業精準監管、滴灌服務。
數據會說話,治理在進化
數據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治理的語言。在長沙稅務的系統中,一批“智”系列分析產品,成為讀懂企業、預見風險的“翻譯器”。
企業物流費用占比異常觸發預警,稅務人員立即實地核查,發現其運輸發票取得存在瑕疵,隨即輔導企業更換合格承運方、補正票據——發生在瀏陽市鑫祥煙花制作有限公司的這一幕,不是“事后追查”,而是一次精準的“稅收體檢”,依托的是“煙花行業稅收健康指數”模型的預判能力。
針對煙花爆竹行業交易鏈條長、關聯方多的特點,瀏陽市稅務局開發出該指數模型,深度融合開票、申報、物流、能耗、企業用工等多維數據,動態監測企業運營“健康度”,及時向企業開展稅收風險預警。
“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警,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瀏陽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譚林介紹,基于該模型,稅務部門進一步打通產業鏈數據壁壘,構建覆蓋從原料供應到成品出口的“全鏈條風險圖譜”。
以出口環節為例,依托230余家企業數據形成的“出口風險圖譜”,稅務部門定期開展場景化教學,從報關單證到外匯核銷,手把手指導企業規范操作,有效破解單證管理松散、騙稅風險較高等問題。
從“經驗治稅”向“以數治稅”的跨越,背后展現的是長沙稅務在數據人才培養上的前瞻布局。早在2023年,長沙稅務系統便啟動大數據應用人才培養計劃,兩年間,已鍛造出一支百人規模的“數據+技術+業務”復合型分析師團隊。在今年初的長沙某行業涉稅風險應對中,這支“數字尖兵”通過對目標企業及其關聯方開展聯動分析,最終彌補以前年度虧損9700余萬元,查補稅款7000萬元。截至目前,團隊已牽頭建立行業和重點事項風險評估模型70余個,其中廣告行業稅收風險管理模型成功入選稅務總局主特長領域風險模型。
“通過技術賦能解決傳統征管難點,建立自己的大數據分析隊伍,是應對數字經濟變革、實現稅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選擇。”長沙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羅旻的這個判斷,揭示了長沙稅務的治理智慧:當數據成為治理的“語言”,人才掌握數據的“語法”,稅收治理便從被動響應邁向主動賦能,從經驗判斷走向精準洞察。
![]()
開福區稅務局文創稅務管家工作室舉辦“稅企面對面”活動,形成了稅收治理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算法在創新,難題在突破
新業態不斷冒出老系統沒見過的“新題型”,而長沙稅務的回應是:不一刀切,而是為不同行業、不同企業定制“治理算法”。
在寧鄉,“三鏈兩群”產業體系匯聚企業超600家,貢獻了近80%的工業總產值,成為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寧鄉市稅務局構建“數據畫像-分類施策-多維聯動”治理閉環,以“研發活動全周期數據”系統歸集企業研發立項、專利申報、產學研合作等12類信息,實現對重點稅源企業精準監管、滴灌服務。
“企業研發投入高、回報周期長,稅務部門不僅精準推送政策,讓我們應享盡享,還及時預警潛在風險,幫我們識別出研發支出歸集不準確的問題。”長沙弗迪電池有限公司行政負責人吳細波的感慨,正是長沙稅務精準治理的生動注腳。
面對大企業集團化、跨區域、多元化經營帶來的復雜情況,長沙市稅務局第一稅務分局組建6支專業團隊,為163家大企業集團建立“一鏈一賬冊、一企一標簽”涉稅信息庫,依托行業(集團)稅源監控指標模型,對重點“鏈主”企業集團購銷、物流、資金流進行“分鐘級”比對與全鏈條監控,實現從單點應對到系統治理的智慧轉變,有效降低大企業集團涉稅爭議成本。
在馬欄山視頻文創園,“科技+文化”激活文創產業蓬勃生機。面對打賞、IP衍生等新型收入模式帶來的稅收管理挑戰,稅務部門組建“文創稅務管家服務站”,并引入“遵從協議+自愿披露+事先裁定”爭議解決機制,與網絡作家、明星藝人等簽訂稅收遵從協議,為轄區300余家文創企業筑牢合規發展根基。
“稅收遵從協議能有效降低我們因政策理解偏差導致的涉稅風險,也為我們營造了安心創作的營商環境。”網絡作家丁墨表示。據悉,目前,超80%頭部從業人員已完成簽約,20余位明星藝人和天涯、磨劍少年等平臺網絡作家落戶開福區,形成了稅收治理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從傳統制造到數字文創,長沙稅務將復雜性轉化為創新力,寫下治理現代化的生動注腳。
理念在更新,服務在升級
稅收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服務”。在長沙,“服務”不是附加項,而是治理的底層邏輯。
服務理念的升級,始于暢通機制。由長沙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羅旻主導建立的“局長直通車”微信群直連全市8個縣區局、77個稅務分局,變“層級匯報”為“實時對話”,讓基層聲音直達決策層,構建起多元協同的服務新格局。截至目前,該機制已發布工作提醒200余條,及時解決問題100多個,在政策落實關鍵時刻發揮重要作用。
![]()
瀏陽市稅務局經開稅務分局組建專項服務團隊,主動上門提供“全周期”稅收服務。
服務的精度,體現在對市場主體的深度理解和精準響應。總投資10億元的啟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抗癌創新藥項目,其核心產品有望成為全球首個該類別雙抗藥物,市場前景廣闊。然而,這個由異地母公司和瀏陽經開區子公司聯合研發的項目,在研發費用分攤、知識產權歸屬等涉稅處理上異常復雜。
了解到企業的“痛點”后,瀏陽市稅務局經開稅務分局迅速組建專項服務團隊,主動上門提供“全周期”稅收服務,指導企業設置研發輔助賬、歸集費用、準備憑證,為項目順利落地掃清了稅務障礙。項目負責人都業杰說,“稅務部門專業高效的超前服務,解決了項目落地初期的關鍵稅務難題,為快速投產和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湖南冰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唐女士也有同樣感受。長沙市望城區稅務局以“一企一策”個性化政策服務精準護航企業發展,2024年助力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68萬元,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等各項稅費優惠1370余萬元。
服務的廣度,體現在生態的培育。長沙市雨花區稅務局將570家涉稅專業服務機構歸口統管,通過“專窗受理、專員響應”等模式,推動行業規范發展。全市首個涉稅專業服務專窗實現“一號辦多事”,高信用機構走綠色通道,形成稅收共治合力。
如今的長沙稅務,線上“云端導稅”、視頻輔導精準識別問題;線下“無感識別區”“一窗通辦”高效提升體驗。
從數據筑基到精準破題,再到服務生態的培育,長沙稅務正完成一場從“管理”到“服務”、從“經驗”到“智慧”的靜默轉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