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過后的青島西海岸,被一場突如其來的 “紅色風暴” 席卷。當第一縷秋陽穿透張家樓街道畫美達尼片區的晨霧,千畝紅楓林便在光影中蘇醒 ——6000 余株美國紅楓與秋紅楓舒展著掌狀葉片,從樹冠頂端的緋紅到樹腰的橙紅,再到樹底未褪盡的青綠,像大自然打翻了調色盤,將 10 月的鄉野暈染成流動的油畫。
![]()
驅車駛過松蘭街,遠遠就能望見那片燃燒的 “紅海”,風過時枝葉輕搖,沙沙聲里全是深秋的私語,引得往來游人紛紛停車駐足,快門聲在林間此起彼伏。
![]()
這片紅楓林的驚艷絕非偶然。與常見的橙黃色楓樹不同,張家樓的紅楓因獨特的地理密碼,孕育出更為深邃濃烈的色澤。這里四季分明,秋日晝夜溫差可達十余度,霜降后驟降的氣溫加速了葉綠素的分解,讓葉片中積累的花青素徹底釋放,造就了獨有的 “張家樓紅”。
![]()
沿著林間步道前行,腳下是積了半尺厚的落葉,踩上去松軟得像鋪了絨毯,偶爾有葉片打著旋兒飄落,落在肩頭便留下淡淡的楓香。抬頭望去,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在紅色的葉片上跳躍,形成斑駁的光影,行走其間仿佛踏入了電影里的夢幻場景。
![]()
今年的張家樓紅楓林,早已不只是單純的賞景地。10 月 19 日啟幕的第三屆紅楓文化節,把這片楓林變成了沉浸式的秋日生活體驗場,開幕首日就吸引了上萬名游客前來打卡。
![]()
剛走進南門,就能看見步道旁立著楓葉編織的藝術畫框,恰好框住遠處的紅楓與藍天,成為天然的取景器。不少游客舉著手機對著畫框拍照,連構圖都省了大半。更妙的是林間的落葉裝置藝術,工作人員將收集的楓葉堆疊成小鹿、蘑菇的造型,散落在草叢間,孩子們追著這些 “楓葉精靈” 奔跑,笑聲驚起了枝頭的麻雀。
![]()
服務臺旁的長隊透著滿滿的人氣,這里正在免費發放紅楓節限定集章手冊。封面印著新亮相的本土文化 IP “張小楓”—— 這位身著楓葉漢服的 “楓林精靈”,眉眼間藏著張家樓的溫婉與熱情,與 “張小花”“張小 Young” 共同構成了獨特的品牌矩陣。手冊里藏著玄機,套色印章印著紅楓、花海、民宿等當地元素,還有小巧的楓葉小圓章,集齊后能兌換丹楓市集的游樂券和萌寵公社的優惠券。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正仔細蓋著章,孩子踮著腳伸手去夠印章,鼻尖沾了點印泥也不在意,母子倆的笑容比楓葉還要燦爛。
![]()
“全齡友好” 的設計讓這片楓林容納了所有年齡段的快樂。穿過楓林區的木棧道,東側藏著專為孩子打造的樂園,滑梯、秋千都用原木搭建,圍欄纏繞著曬干的玉米稈,透著鄉野的質樸。幾位老人坐在不遠處的雅致長椅上,曬著太陽嘮家常,身旁放著剛買的糖炒栗子,香氣與楓香交織在一起。
![]()
年輕人的樂趣則藏在更深的林間,林下讀書會的參與者圍坐成圈,捧著書輕聲朗讀,偶爾被風吹動的楓葉落在書頁上,成了天然的書簽;寫生區的畫架一字排開,畫家們支著畫板,筆尖在紙上勾勒著紅楓的輪廓,連光影的變化都不肯放過。最貼心的是寵物專屬區域,戴著牽引繩的小狗在落葉上打滾,主人則在一旁的野餐墊上愜意休息,互不打擾又各得其樂。
![]()
周末的楓林更是熱鬧非凡。午后的楓林音樂節準時開場,吉他手坐在紅楓樹下彈奏民謠,歌聲隨著秋風飄向遠方,不少游客循著聲音聚攏過來,或站或坐,跟著旋律輕輕哼唱。不遠處的攝影展上,展出了數十幅紅楓主題作品,有晨霧中的朦朧美,有夕陽下的絢爛態,還有風雪中的堅毅姿,每一幅都引來觀者的嘖嘖贊嘆。兒童秋楓研學活動里,老師正拿著楓葉給孩子們講解植物知識,教大家辨別楓葉與其他樹葉的不同,孩子們捧著收集的楓葉標本,眼神里滿是好奇。這些活動像一條條紐帶,把人與自然、人與人緊緊聯系在一起,讓賞楓不再是簡單的觀光,更成了一場深度的情感交流。
![]()
走出紅楓林,驚喜并未結束。畫美達尼片區的 “紅楓 +” 主題線路,藏著秋日的多重浪漫。西側的花語人間景區里,粉黛亂子草正開得熱烈,如云似霧的粉色花穗在風中搖曳,陽光灑上去泛起柔光,隨手一拍都是氛圍感大片。緊鄰的向日葵花田則是另一番景象,成片的金黃花盤追著太陽舒展,像無數個小太陽在田間跳躍,與粉黛的柔美形成鮮明對比。百日草鋪成的花毯沿著花徑延伸,紅橙黃紫次第綻放;馬鞭草搖曳著淡紫花序,自帶清新氣息;格桑花在風中輕舞,粉白相間的花瓣添了幾分野趣。景區負責人說,這些花卉都是精心搭配的,就是為了讓游客在秋季能同時欣賞到多種美景,感受大自然的慷慨饋贈。
![]()
暮色漸濃時,丹楓市集的燈光亮了起來。農夫市集的攤位上,老鄉們剛從地里摘下的蔬菜還沾著泥土,葉片上的露珠晶瑩剔透;蘋果、葡萄、山楂表面覆著一層薄薄的果粉,散發著新鮮的果香。一位大娘正給游客裝地瓜,她說這些都是自家種的,早上剛刨出來,蒸著吃最香甜。美食市集里更是香氣四溢,糖炒栗子的甜香、烤紅薯的焦香、章魚小丸子的鮮香混雜在一起,引得食客排起長隊。潮玩游樂區里,旋轉木馬轉著楓光,套圈的攤位前圍滿了人,不時傳來歡呼喝彩聲;七彩滑道上,孩子們坐著滑板疾馳而下,尖叫聲與笑聲交織在一起。逛累了可以去 ohmo 咖啡館歇腳,點一杯咖啡和一塊蛋糕,看著窗外的紅楓,享受片刻的悠閑。
![]()
若想深度體驗張家樓的秋日,“紅楓 + 民宿” 的組合再合適不過。耕讀學堂的鄉野小院藏在林間,推開木門就是鋪滿落葉的庭院,民宿里的陳設充滿農耕元素,晚上還能參與耕讀研學活動,體驗傳統農事的樂趣。青島元宏文化的湖邊別墅則更顯雅致,臨湖而建的別墅自帶庭院,既能享受住宿餐飲服務,還能約上好友垂釣團建,夜深時枕著湖水聲入眠,格外愜意。第二天清晨,在鳥鳴中醒來,推開窗就能看見紅楓與湖水相映的美景,這樣的體驗讓人遲遲不愿離去。
![]()
喜歡親近自然的游客,一定不能錯過 “紅楓 + 生態” 的線路。力源生態農場里,能親手采摘新鮮的蔬菜,體驗農耕的樂趣;淘花園農林科技園里,不僅能采摘水果、購買花卉,還能體驗園藝制作,喝上一杯花草茶飲,感受慢生活的愜意。松泉山作為市級森林公園,有著蜿蜒的騎行步道,騎著自行車穿行在山林間,聽著風聲與鳥鳴,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幸福村生態文化博覽園則是科普的好去處,這里的農業科技展示讓人大開眼界,孩子們能在游玩中學習生態知識,一舉兩得。
![]()
藝術愛好者會愛上 “紅楓 + 藝術” 的旅程。綠澤畫院里,大師的原創油畫作品陳列其間,不少以紅楓為主題的畫作栩栩如生,仿佛能從畫布上聞到楓香。葉建明陶瓷館里,能看到精美的陶瓷藝術品,還能親手體驗陶瓷制作,感受泥土在指尖成型的奇妙。最讓人動容的是,中國畫虎名家高偉將創作的《張小虎暢游紅楓林》贈送給張家樓街道,作品收益悉數投入當地鄉村建設,讓藝術真正融入了鄉村振興的血脈。
![]()
“紅楓 + 萌寵” 的線路則是親子家庭的最愛。喜洋洋與灰太狼公社里,萌寵樂園的小動物們引得孩子們駐足,彩虹滑道和露營體驗更是人氣爆棚。八零小伙休閑農場里,能與孔雀互動、套大鵝、掏雞蛋,還能采摘火龍果、葡萄等新鮮水果,游樂場的蹦床、小火車讓孩子們樂不思蜀。玩累了就在農場里吃一頓農家宴,野炊燒烤的煙火氣里,藏著最本真的美味。
![]()
這片紅楓林的價值,遠不止于觀賞。6000 余株紅楓不僅構成了美麗的景觀,更是當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凈化空氣、保持水土,為動植物提供了棲息的家園。為了保護這片珍貴的自然資源,當地政府和社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游客數量、設置保護區,確保紅楓林能夠可持續發展。
![]()
更重要的是,紅楓林帶動了整個片區的農文旅融合發展,通過 “紅楓 +” 的模式,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吃上了 “旅游飯”。農夫市集里的老鄉們,靠著售賣自家農產品增收;民宿和餐館的經營者,憑著特色服務吸引回頭客;景區的工作人員,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紅楓文化節的舉辦,更是激活了多元消費場景,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
夕陽西下,紅楓林在晚霞的映照下更顯深邃,楓葉的紅色中添了幾分金色的光暈。花語人間的粉黛草在余暉中泛起柔光,向日葵花盤垂下了頭,仿佛在回味這一天的熱鬧。游客們帶著滿滿的收獲踏上歸途,手里拎著新鮮的農產品,口袋里裝著楓葉標本,相機里存滿了美景,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一位阿姨站在楓林入口處回望,輕聲說:“明年還要來,看看這片楓又多紅了幾分。”
![]()
其實不用等明年,這片紅楓林的美還在繼續生長。從春日的櫻花初綻,到夏日的紫薇盛開,再到秋日的紅楓似火,張家樓的四季都藏著驚喜。而霜降后的這抹紅,是秋日最濃烈的情書,寫滿了自然的饋贈與鄉村的活力。當秋風再次吹過松蘭街,記得來張家樓赴一場楓的約會,在紅色的海洋里,遇見秋日的所有美好。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