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美聯儲降息以來,全球大宗商品與股市普遍上漲,黃金與股市齊升的現象較為罕見。近日,惠理集團投資組合總監及中國業務副總經理盛今在接受鳳凰網財經采訪時指出,本輪黃金上漲的主要驅動力在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推動全球央行大幅增持黃金儲備,以及黃金ETF等工具提高了市場資金參與效率。
盛今表示,觀察歷史數據,從上世紀20年代至今的100年間,黃金價格出現過兩個大的上漲周期,分別為1970-1980年和2000-2010年。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2022-2024年全球央行凈購金量分別為1136噸、1037噸和1045噸,這是近代史上最快的累積速度之一。
中國央行在2024年11月重啟購金后,已連續11個月增持。盡管2025年一季度全球央行黃金凈買入244噸,購金速度有所放緩,但2025年上半年全球黃金ETF凈流入達到397噸,創下2020年以來同期記錄新高,特別是今年9月黃金ETF錄得逾三年來較大單月資金流入。
盛今分析稱,從數據看,本輪黃金歷史性上漲背后的主要決定因素,一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導致全球央行大幅增持黃金儲備,二是黃金ETF等產品工具提高了市場資金參與黃金資產配置的效率。他強調,在今年下半年以來的一輪急升后,目前金價在技術面上已變得超買,因此短線來看,可能會因部分支撐性因素減弱或市場風險偏好變化而出現回吐或整固。
針對黃金價格在創下歷史新高后近期大幅回調、跌破4000美元關口的現象,盛今從避險屬性、資產配置分散效益和市場情緒三個維度展望未來走勢。他指出,地緣政治局勢方面,市場普遍認為沖突持續升級的概率在邊際降低,但趨緊的博弈態勢長期存在,各國央行傾向于提升外匯儲備多元化,保持黃金儲備高位并進一步增持。
在資產配置方面,盛今認為,美國就業數據走弱、通脹整體可控的背景下,市場預期新一輪降息周期正在啟動,美聯儲獨立性的下降可能帶來降息力度的進一步增加,潛在通脹與去美元化有望實現共振,黃金在大類資產配置中具有實現分散效益的獨特功能,全球投資者買入黃金的核心動力并未衰減。
市場情緒層面,盛今指出,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均面臨高債務水平的宏觀環境,投資者正積極為“貨幣貶值交易”作出部署,以分散來自美國政府債券與美元資產的潛在風險。因此,他總結稱,黃金處于大周期的長期邏輯和支持金價的核心因素可能沒有發生變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