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當深秋流走如煙,悄然漫過大渡河畔的群山,四川石棉縣的蟹螺堡子卻是秋意如詩。夜晚的一場小雨過后,蟹螺堡子便在一片金黃中蘇醒。屋檐下,一串串玉米垂掛如簾,黃燦燦的穗子在微光中輕顫,仿佛在低語著豐收的秘語。青瓦覆頂,石墻巍然,藏家小院在秋陽的撫照下,宛如一幅被時光精心雕琢的油畫,靜謐而豐盈。
![]()
這里的秋天,是從玉米的成熟開始的。當第一縷晨光穿透薄霧,灑落在山脊上,整個村落便在金黃的波濤中輕輕蕩漾。田野里,玉米桿依舊挺立,葉片在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為已經歸倉的大棒子唱著最后的贊歌。而家家戶戶的屋前院后,早已鋪展開一場盛大的晾曬儀式。玉米被整齊地串起,如金色的珠鏈,懸掛在屋檐下、木架上、石墻邊,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那不是簡單的農事,而是一場與自然的對話,一種對豐收最虔誠的禮贊。
![]()
游人踏進蟹螺堡子,腳步輕緩,生怕驚擾了這片刻的寧靜。青石板路被歲月磨得光滑,映著天光,泛著微潤的青灰。兩旁的石墻厚重而沉穩,苔痕斑駁,訴說著百年的喜樂平安。而就在這一片沉靜的底色之上,那一抹抹耀眼的金黃,如火焰般跳躍,點燃了整個秋天的激情。
![]()
晾曬的玉米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仿佛被鍍上了一層金箔。風掠過,發出沙沙的聲響,宛如秋日的私語。這聲音,是豐收的節拍,是季節的吟唱,是藏鄉人民對生活的禮贊。青瓦與金穗相映成趣,石墻與玉米交織成畫。這不僅是視覺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慰藉。在這片土地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農事與美學悄然融合。每一戶人家的院落,都是一座微型的豐收博物館,陳列著季節的杰作,也陳列著生活的智慧。
![]()
蟹螺堡子的秋天,是金色的,也是溫暖的。它不似都市的繁華喧囂,卻有著最本真的寧靜與豐饒。在這里,時間仿佛放慢了腳步,讓人得以細細品味生活的本味。每一片青瓦都承載著歷史的重量,每一串玉米都飽含著生命的熱忱。爾蘇藏族的建筑風格古樸而堅韌,石砌的墻體抵御著高山的寒風,而屋檐下那抹金黃,則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
![]()
當夕陽西下,炊煙裊裊升起,與晚霞交織,空氣中彌漫著玉米曬干后的清香,混合著山間草木的氣息,沁人心脾。此刻,你會聽見大地的呼吸,聽見季節的心跳,聽見那些藏在玉米穗里關于希望、勤勞與傳承的古老歌謠。
![]()
蟹螺堡子的秋收,是一場玉米的盛宴,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那屋檐下的金黃,不只是農作物的堆積,更是歲月的鎏金,是土地的詩行,是藏鄉人民用雙手編織的金色夢想。金秋如斯,蟹螺如畫。這世間最美的風景,或許不是名山大川,而是這樣一片被勤勞與希望浸潤的土地。蟹螺堡子的秋天,因玉米而豐盈,因豐收而璀璨,更因那份質樸的人間煙火,而美得令人屏息,美得令人落淚。(供稿/圖:石棉縣委宣傳部 周萬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