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9月,日本經濟產業省發布的一份簡短文件僅用數行文字,便將110家中國高科技企業置于國際關注的風暴中心。
從半導體制造到人工智能芯片,從量子計算平臺到精密冷卻系統,幾乎所有關乎未來科技命脈的核心領域都被納入其出口管制范疇。
國際媒體普遍評價,此次封鎖“比美國更徹底”,不僅覆蓋范圍空前廣泛,且執行力度更具穿透性。
但問題在于,半導體產業是全球協作最緊密、鏈條最復雜的行業之一。日本這一記重拳揮出,雖意在遏制中國技術發展,卻也重重砸向了自己的產業根基。
這場表面上由日本主導的技術圍堵,最終究竟會令哪一方付出更為沉重的代價?
![]()
日本封鎖110家中企
進入2025年,日本兩度擴大其出口管制名單:年初尚為42家企業受限,至9月已激增至110家,幾乎囊括了中國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所有關鍵節點。
官方宣稱此舉旨在“防范敏感技術外流,保障國際安全秩序”,然而業內專家一致認為,這實則是一次披著安全外衣的政治操弄。
此次管制不再局限于高端設備禁運,而是全面鎖死從基礎材料到核心零部件的整條供應路徑。
![]()
長期以來,光刻膠與高純度硅片等關鍵原料超過六成依賴日本進口;而在先進制程中不可或缺的極低溫冷卻裝置一旦斷供,芯片生產的良品率可能驟降一半以上。
這意味著,即便中國企業掌握先進工藝與生產設備,也可能因一個微小組件的缺失而被迫中斷產線運轉。
然而,反噬效應來得比預期更快。
東京電子、住友化學、信越化學等行業巨頭對華銷售占比均超三成。政策實施僅兩個月,東京電子訂單量即下滑13%,股價隨之蒸發15%。
![]()
根據日本財務省公布的貿易數據,2025年上半年,日本對華半導體設備出口同比萎縮6.2%,全年預計損失高達1.2萬億日元。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中國企業在短期承壓的同時,并未陷入癱瘓狀態。
中芯國際雖放緩28nm產能擴張節奏,但仍維持穩定產出;長江存儲、華虹集團、華潤微電子等企業加速構建本土替代供應鏈體系。
日本的封鎖非但未能扼殺中國半導體的成長動能,反而意外激活了“危機驅動型創新機制”。
![]()
與此同時,韓國與新加坡迅速填補市場真空。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Manufacturer SEMES和Mirero顯著提升對華設備交付頻次,新加坡多家廠商公開表態將積極承接“原屬日本企業的訂單轉移”。
日本試圖以技術壁壘鞏固自身地位,結果卻是主動讓渡全球市場份額。
這場博弈呈現出典型的雙輸格局,而受損更深的一方,恰恰是發起者日本。
東京原本希望通過封鎖換取地緣政治籌碼,現實卻昭示:在全球深度互聯的供應鏈體系面前,任何單邊限制行為,本質上都是自我傷害。
![]()
日本的“武器化依賴”
外界常將日本視為盲目追隨美國腳步的盟友,實則不然。
美國追求的是全球科技霸權,而日本所圖乃是一場“守成者的反擊”。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曾憑借DRAM芯片主導全球市場,后遭美國強力打壓,又在九十年代被韓國與臺灣地區企業逐步超越,如今在先進邏輯芯片制造上早已失去競爭力。
![]()
面對AI大模型芯片、量子處理器等新興賽道的爆發式增長,日本整體存在感微弱。
那么它還能依靠什么維系在全球半導體格局中的影響力?答案正是上游材料與專用設備。
日本清楚地意識到,在算力性能上難以與中國抗衡,但在“卡脖子”環節擁有絕對話語權。
例如,在光刻膠、氟化氫蝕刻氣體、超凈硅晶圓等領域,日本占據全球六成以上供應份額;即便是ASML的EUV光刻機,其核心精密軸承也必須從日本采購。
![]()
換言之,在整個芯片制造巨輪中,日本握有的是那些看似微小卻無法繞開的“螺絲釘”。
這種戰略被稱為“武器化依賴”——將供應鏈中的結構性依存轉化為地緣博弈工具。
通過掌控不可替代的關鍵節點,迫使他國對其保持長期依賴。
2025年4月,日本宣布對23類半導體設備加強出口審查,其中17項直接關聯ASML光刻系統的配套部件。
![]()
這一安排看似巧合,實則精心設計,目的在于間接影響全球先進制程的生產節奏。
但日本似乎選擇性遺忘了歷史教訓。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正是以“國家安全”為由,對日本半導體實施精準打擊。
當時日本的內存芯片產業遭受重創,三星與臺積電趁勢崛起,徹底改寫全球產業版圖。
如今角色反轉,日本成為制裁執行者,但劇本很可能再次上演。
當前的中國,正如同當年被壓迫后奮起的對手,正在封鎖壓力下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活力。
過去五年間,中國在芯片制造設備、EDA設計軟件、特種材料等“短板領域”實現全速追趕。外部封鎖越嚴苛,內部突破速度越驚人。
![]()
這種“倒逼式成長”,恰是當年日本在面臨美國壓制時未能完成的歷史課題。
更為關鍵的是,“武器化依賴”的邏輯基礎正在瓦解。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已形成多元替代網絡:韓國企業可提供部分高端光刻材料,中國企業已實現電子特氣與掩膜版自主量產,歐洲廠商也在積極開發非日系供應渠道。
多極化的供應體系正逐步削弱日本的戰略杠桿。
可以說,日本并非缺乏遠見,而是過于精明。
它幻想通過行政手段鎖定優勢地位,卻忽視了一個根本事實:科技進步的動力從來不是封鎖,而是開放競爭下的持續迭代。
![]()
中國的突圍
面對日本全方位的技術封鎖,中國并未陷入被動應對,反而在過去一年中展現出驚人的應變能力與發展韌性。
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已達38%,相較2020年不足15%的水平,實現了近三倍躍升。
這意味著,在短短五年內,中國已在設備自給方面取得實質性跨越。技術攻堅層面更是捷報連連。
啟云方科技推出兩款全新國產EDA設計工具,支持高達15萬管腳規模的復雜芯片架構設計,設計周期壓縮達四成。
![]()
長期以來,EDA軟件市場被歐美企業壟斷,如今國產工具實現穩定商用,標志著產業鏈中最難攻克的環節之一已被逐步突破。
材料領域的進展同樣令人振奮。
上海新陽自主研發的KrF級光刻膠順利通過中芯國際產線驗證,江化微成功實現高純度電子級氟化氫的大批量生產,國產12英寸高純硅片的缺陷密度已逼近日本同類產品標準。
盡管在極致性能上仍有差距,但已足以支撐主流制程的連續運行。
![]()
更值得重視的是,中國企業正構建“內外聯動”的雙軌布局。
聞泰科技將部分封裝測試產能轉移至東南亞,規避日本管制直接影響;士蘭微宣布投資200億元建設國內首條12英寸高壓模擬芯片生產線,大幅提升本土制造能力。
同時,中國對外技術輸出也開辟新通道。
2025年上半年,中國對東盟國家半導體設備出口同比增長27%,東南亞正成為中國高端裝備的新需求市場。
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紛紛啟動本土芯片工廠建設計劃,而中國的成熟技術與性價比設備恰好契合其發展階段。
![]()
這場封鎖非但未擊垮中國半導體,反而成為推動全產業鏈重構的催化劑。
從上游原材料、中游芯片設計到下游封裝測試,一個獨立可控的產業生態正在加速成型。
而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回旋鏢效應”的顯現。
荷蘭政府凍結聞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導體資產后,導致歐洲汽車芯片供應嚴重短缺。
大眾、寶馬、奔馳多家整車廠產線受到波及。
![]()
德國沃爾夫斯堡生產基地甚至一度停產三天。迫于壓力,歐盟相關機構不得不向中國商務部提出緊急協調請求,希望盡快恢復供貨。
這一事件清晰揭示:當今全球半導體體系早已深度融合,彼此嵌套。
一顆芯片的誕生需經歷十余個國家協同作業——日本供應材料,荷蘭提供光刻機,美國掌控EDA軟件,中國大陸負責封裝測試,中國臺灣承擔大規模制造。
任何一個環節斷裂,都將引發連鎖停擺。
![]()
因此,日本發起的技術封鎖,最終演變為一場波及全球的系統性震蕩。
沒有國家能置身事外,所有參與者都在為這場政治冒險支付代價。
尤為關鍵的是,中國不僅挺住了沖擊,還在逆境中實現了躍遷。
中科院“量子芯片九條”項目成功實現256位量子比特的長時間相干操控,華為昇騰910B AI芯片在單位面積算力密度上超越英偉達H100。
這些突破恰恰出現在日本管制清單尚未覆蓋的前沿領域。科技創新的火種,正在封鎖縫隙中熊熊燃燒。
![]()
今天的中國,正把外部壓力轉化為內生動力,將封鎖視為自主創新的新起點。
或許若干年后回望,人們會發現:2025年這場看似嚴厲的技術圍堵,并未終結中國半導體的發展之路,反而成為其全面崛起的歷史轉折點。
而那個率先出手、企圖掌控技術咽喉的日本,或許將成為第一個被市場規則淘汰的玩家。
在科技發展的長河中,勝利永遠屬于勇于突破的創造者,而非固守圍墻的看守人。
![]()
結語
日本誤以為憑借出口管制便可穩固其技術高地,卻忽略了科技演進的本質規律:真正的領先,從來不靠筑墻維持。
半導體產業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工業體系之一,試圖以行政命令割裂國際合作,終將導致自身邊緣化。
這場所謂的“圍堵”,表面針對中國,實則重創全球供應鏈穩定。
中國企業被迫走上自主道路,日本企業痛失最大海外市場,歐洲制造業遭遇斷供危機,全球芯片產能波動加劇。
唯有真正自信的國家,才不會畏懼競爭,而是借競爭激發創新,推動產業升級。
![]()
信源:
商務部新聞辦公室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日將我多家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最終用戶清單”事答記者問】
信息服務部【突發!日本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最終用戶清單”,中方回應:立即停止】
中國新聞網【日本對十余種半導體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商務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