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外長取消訪華的事情,引發德國內部強烈批評,現在他改口希望繼續訪華,希望中方不計前嫌。
![]()
今天來看看有關中國和德國的一個新聞,事情是德國外長瓦德富爾此前計劃訪華,在訪華前一天又突然變卦不來了,引發了中德的外交信任危機。
據了解德國外交部長瓦德富爾,原計劃于2025年10月26日,率小型商務代表團首次正式訪華,但于10月24日突然宣布推遲行程,直至10月27日,他公開辯稱“只是推遲,不是取消”,并表示將“盡快”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重新安排訪問。
此事件在中德關系史上罕見,上次類似情況發生在1996年。
德國外交部發言人稱,此舉因“目前未能在中國安排足夠多的會談”,并對延期表示遺憾。
他強調德方仍有興趣與中國進行“尊重和良好的交流”,希望繼續密切合作,中國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
據悉后續德國總理默茨也要訪問中,外界擔心德國外長的行程取消,可能影響默茨總統的行程。
先來看看為什么德國外長取消訪問,路透社的報道說,是因為中方安排了王毅外長與之會面,但是沒有安排其他高層與德國外長會面,引發了德國的不滿,他們認為行程缺乏“實質性”,無法達成預期目標。
那么問題來了,他們只是一個外長來了,跟我們外長見面還不夠嗎,還要談別的什么?
![]()
確實如此,德國政府方面希望這次外交會談,不僅討論俄烏沖突問題,臺灣問題,南海問題,還要求中方放開稀土管制,不要在臺海使用武力。
德國外長瓦德富爾的原話是,公開批評中國“支持俄羅斯侵烏、破壞世界秩序、容忍朝鮮逃避制裁、在南海無視國際法”。
甚至于中方在德國外長訪問之前,對他的表態進行了批評,要求對方擺正心態,結果反而被渲染成了所謂的“公開羞辱”。
![]()
也正是這種歐洲人獨有的傲慢,導致了德國人取消了這次訪華行程。
然而德國政府沒想到,他們的這次外交事件中方沒什么反應,德國內部反而炸開了鍋。
此事件在德國引發廣泛討論,被媒體形容為“超級外交災難”或“德中關系的災難性時刻”,社會憂慮主要集中在經濟影響和外交失誤上。
社民黨外交發言人阿迪斯·阿赫梅托維奇批評:“臨時取消發出不良信號,尤其在全球緊張期,直接對話至關重要。
![]()
德國汽車等行業強烈反對,擔憂中國報復(如進一步出口限制)重創德國經濟(已停滯三年)。
現在德國外長想重新跟中方通話,繼續訪問中國,那現在就更不由得他們挑了。
外交無小事,這么大的事情,德國想就這么糊弄過去是不可能的。未來他們想要來中國,就慢慢等中方的外交日程表,什么時候有空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