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完善制度設計更好守護公共利益
——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檢察公益訴訟法草案側記
“草案通篇貫穿習近平法治思想,內容全面、表述精準,我完全贊同。”
“檢察公益訴訟法的制定,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整合散見于單行法的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很有必要。”
“截至2025年9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公益訴訟案件超過122萬件,司法實踐成果豐碩,有力維護了人民權益和公共利益。”
10月2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舉行分組會議,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公益訴訟法(草案)》。分組審議現場,氣氛熱烈、凝聚共識,制定檢察公益訴訟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得到與會人員的高度認同。圍繞草案條文,與會人員結合調研實際各抒己見,從制度根基的定位職能,到貼合民生的案件范圍,再到落地見效的程序執行,每一次建言都凝聚著對檢察公益訴訟實踐的深刻思考,也寄托著對以法治更好守護公共利益的深切期待。
明確定位職能
夯實制度運行根基
“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護領域的原創性成果。”楊曉超委員的話語,開篇便點明了這一制度的重要意義。他進一步介紹:“在制定法律過程中也了解了國際有關方面的情況,外國在這方面沒有專門的法律規定,也沒有專門的機制來作安排,所以這是中國特色。”
作為制度核心,檢察機關的法律定位成為討論焦點。“檢察機關作為公益訴訟職責的主要承擔者,其法律定位應在立法中予以明確。”蔣卓慶委員建議在草案中明確檢察機關在公益訴訟中的定位為“法律監督和公益代表”。他進一步闡述:“關于法律監督定位,憲法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關于公益代表的定位,主要考慮是夯實檢察機關作為公訴人的訴權基礎,明確其公共利益代表的法律身份。”
邱學強委員對此深表認同:“檢察機關的法律職能定位是關系整個立法全局的核心問題,檢察機關的定位必須立足憲法規定,立法過程中始終堅持政治第一、憲法至上、突出重點、監督制約原則。”
拓展范圍與邊界
回應民生關切與時代需求
草案采用“列舉+兜底”的方式明確了檢察公益訴訟的案件范圍,涵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16個領域。這一設計成為審議中討論最集中的焦點,勞動者權益、特定群體保護、新興領域安全等議題被與會人員反復提及。
彭清華副委員長建議將勞動者權益保護納入案件范圍:“當前勞動領域存在的欠薪、超時工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不足等問題,涉及廣大勞動者切身利益,具有顯著的公共利益屬性。”王東明副委員長補充道:“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辦理勞動者權益公益訴訟案件800余件,支持農民工提起討薪維權民事訴訟4.04萬件,取得了良好成效,具有實踐基礎。”
譚成旭委員附議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工會法執法檢查報告時明確提出‘探索建立勞動者權益保障公益訴訟制度’,在檢察公益訴訟法中作出前瞻性規定,彰顯中國保障人權的制度創新和優勢,也滿足勞動者權益保障對司法實踐的迫切需求。”
特定群體權益保護成為另一熱議點。呂世明委員建議把“未成年人保護”和“婦女權益保障”,整合修改為“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權益保障”,得到了程京委員的贊同:“在國家人權行動計劃有關完善特定人群權益保障中,明確提到未成年人、婦女、老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鹿新弟從實踐角度分析道:“實踐中,老年人、殘疾人權益保障的公益訴訟法律依據不足,檢察機關辦理相關案件時常陷入‘借道監督’的尷尬。”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委員們建議將更多領域納入公益訴訟范圍。巴莫曲布嫫委員建議將“反壟斷”修改為“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林銳委員建議將網絡安全納入范圍;王建武委員提出公共衛生安全領域也需關注。大家一致認為,公益訴訟范圍應當與時俱進,更好回應民生關切和時代需求。
規范程序與執行
確保制度落地見效
“案件辦得再好,判決執行不了,公益保護就是空談。”分組審議中,委員們圍繞管轄、裁判方式、整改期限等程序與執行細節展開深入討論,致力于讓制度設計更加科學、可行。
針對優化檢察公益訴訟管轄,高開賢委員以跨流域污染案件為例:“上游排污可能影響中下游多個地區,若多個法院均有管轄權,易引發重復起訴和地方保護。”他建議確立“主要侵權行為地”優先管轄原則,或建立集中管轄機制。李寧委員呼應道:“可根據案件疑難復雜程度、造成的社會影響等,對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的管轄做適當優化,做到管轄級別對應。”
裁判方式的完善同樣關鍵。自2024年以來,裁定終結訴訟案件數量已是裁定準許撤訴的1.9倍。“實踐證明,針對檢察機關訴訟請求全部實現,法院采用裁定終結的結案方式,程序更加規范。”江天亮、王毅、李慧瓊等委員建議在本法中明確“裁定終結訴訟”的結案方式。
此外,委員們還從草案的多個細節為制度完善建言。王紅委員指出整改期限不能由行政機關自由裁量,建議在檢察意見中明確整改期限。沈金強委員建議強化檢察監督的剛性,增加證據保全、引入第三方評估機制等內容。吳晶委員建議細化調查取證權限的列舉,增強可操作性。閆傲霜委員建議將立案條件擴展至“具有受到侵害的重大風險”,體現“保護優先、注重預防”原則。黃俊華委員建議明確聽證的組織程序和相關規范。
分組審議結束時,暮色已濃,但會議室里的討論余溫未散。這份承載著共識與期待的法律草案,正朝著“讓公共利益不再無人守護”的目標穩步邁進,未來將以更完善的制度設計,回應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向往。
![]()
來源:檢察日報·要聞版
記者:張子璇
編輯:蔣玘瑞 潘若曦鄭凱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