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來,吉隆坡那場中美會談確實透著股出人意料的戲劇性。
本是雙邊關系緩和的關鍵契機,卻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的臨時缺席打破了預期,這場突變的背后,藏著特朗普政府內部對華政策的深層撕裂。
引爆這場風波的,是盧特尼克主導推出的“50規則”,產品中中國零部件或技術占比超50%即納入管制范圍。
這一舉措來得猝不及防,要知道此前馬德里會談剛達成共識,雙方不僅敲定了TikTok禁令的解決方案,還就經貿關系緩和達成一致,美方明確承諾不再擴大對華科技制裁。
![]()
如此背信棄義的操作,自然引發中方強烈反彈,也讓本就脆弱的雙邊互信再度承壓。
耐人尋味的是特朗普的態度轉向,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位向來強硬的總統在內部會議上嚴厲斥責盧特尼克,指責其擅自挑釁破壞了緩和大局。
這一細節將美國政府的內部分歧徹底擺上臺面,以盧特尼克為代表的強硬派執著于科技封鎖的對抗邏輯,而特朗普團隊則逐漸認清對華全面對抗的現實代價,試圖通過談判尋求破局。
近年來美國政壇在對華戰略上始終搖擺不定,從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到貿易代表,不同派系的主張反復碰撞,此次將核心談判參與者排除在外,足見特朗普對務實談判的迫切訴求。
![]()
盧特尼克的“出局”,本質上是現實利益對意識形態偏見的矯正,美國近年來在對華政策上陷入了典型的“戰略焦慮”,既想遏制中國發展,又無法承受脫鉤帶來的經濟陣痛。
特朗普的追責姿態,既是在平衡國內不同派系的利益,也是在向中方釋放重啟對話的信號,畢竟持續的對抗對美國自身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同樣構成沖擊。
美國政壇的這種分裂,根源在于對華戰略的定位模糊,強硬派固守“零和博弈”思維,將中國視為主要競爭對手,試圖通過技術封鎖、規則限制等手段延緩中國發展。
另一方面,務實派清楚看到中美經濟的深度交織,完全脫鉤意味著兩敗俱傷。
中方的反制措施之所以能精準擊中美國要害,核心在于抓住了稀土這一戰略資源的產業鏈命門。
作為現代工業的“剛需品”,稀土在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芯片等關鍵領域的不可替代性,使其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籌碼,而全球稀土產業的格局,早已形成中國主導的穩固態勢。
美國雖糾集了歐盟、日韓、澳大利亞等一眾盟友,看似聲勢浩大,但在完整稀土產業鏈面前卻集體“卡殼”。
以澳大利亞為例,即便稀土資源儲量豐富,且時常跟隨美國對華發難,但其稀土加工技術完全依賴中國,挖出的礦石仍需運至中國進行提煉加工。
![]()
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優勢,并非單純依靠資源稟賦,而是技術積累與市場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
目前中國掌握著全球大部分稀土專利,在提煉成本控制和純度把控上形成絕對優勢,而美國相關企業耗時多年投入巨資,至今仍難以實現高純度稀土的穩定量產。
此前G7炒作的“稀土聯盟”,看似意圖打造替代供應鏈,實則淪為政治表演,缺乏核心技術支撐,即便整合了資源,也難以擺脫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
歐盟后續主動與中國溝通稀土出口管制事宜,恰恰說明理性國家都清楚供應鏈脫鉤的不切實際。
![]()
這場反制的智慧,體現在其并非陷入“以牙還牙”的簡單對抗,而是精準切中產業鏈短板。
中國的稀土出口管制,本質上是維護國家安全和資源權益的正當舉措,符合國際通行做法,且充分考慮了各國民用領域的合理需求。
稀土博弈的背后,是全球產業鏈分工的必然邏輯,在經濟全球化深度發展的今天,任何國家都難以僅憑一己之力構建完整的高端產業鏈,這種相互依存的格局,本應是大國合作的基礎,而非對抗的籌碼。
中方的反制,本質上是對美方破壞全球產業鏈穩定行為的糾正,也是對自身合法權益的維護。
![]()
吉隆坡會談中,王外長的表態清晰傳遞了中方的一貫立場,堅決反對脫鉤斷鏈,主張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基礎上找到正確相處之道。
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中美經濟互補性強,產業鏈深度交織,合則兩利、斗則兩傷是不容置疑的現實。
中方愿意展現誠意推動對話,但也明確劃出底線:若美方堅持對抗,中方必將奉陪到底。
從當前博弈格局來看,美方已陷入被動調整的境地,盧特尼克的缺席,實則是特朗普政府為推進談判掃清障礙的務實選擇,意味著對華強硬路線在現實面前不得不讓步。
但這并不代表美國內部的分歧已經消弭,未來在國內政治壓力、派系斗爭等因素影響下,政策反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
值得關注的是,全球南方國家的選擇,恰恰印證了經濟理性對政治操弄的超越,印度、越南等國紛紛深化與中國的稀土產業合作,拒絕加入排他性聯盟,本質上是基于自身發展利益的務實考量。
中美經貿博弈的核心,從來不是零和博弈的勝負之爭,而是如何構建相互尊重的規則體系。
中國的稀土優勢,是長期技術積累和市場競爭的結果,而非所謂的“資源霸權”,美方的困境根源在于自身產業鏈失衡和戰略誤判,而非中方的“打壓”。
吉隆坡會談是一個重要起點,但真正的突破需要雙方共同摒棄對抗思維:美方需停止技術封鎖和規則霸權,尊重全球產業鏈分工的客觀規律,中方則可繼續通過對話溝通釋放善意,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經貿秩序。
![]()
稀土的戰略權重終會回歸產業本身,盧特尼克的退場也只是博弈中的一段小插曲,真正決定中美關系走向的,是雙方能否堅守相互尊重、平等協商的底線。
當前談判的主動權雖在美方手中,但從長遠來看,這從來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單選題,而是關乎兩國民生福祉、影響全球發展格局的必答題。
唯有摒棄對抗、攜手合作,才能讓中美關系擺脫周期性搖擺,為全球產業鏈穩定注入確定性,這既是兩國的責任,也是時代的要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