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筆下的悲嘆,穿越千年,竟成了今日一位臺灣母親的心聲。身為母親,她本該在安穩(wěn)的家園中守護孩子成長,卻因堅守自己的國家認同——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遭遇了難以想象的對待:被人肉搜索、被惡意欺負、被無端霸凌,甚至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這份本應被尊重的信念,卻成了她遭受傷害的“原罪”;這份血脈相連的家國情懷,卻在別有用心的煽動下,成了被攻擊的靶子。
十年光陰流轉,當年那些振臂高呼“追求正義”“守護家園”的人,如今是否還記得最初的理想?那位母親記得,她堅守國家認同,不是為了“對立”,而是為了“團圓”——她深知,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胞血脈相連,只有認同這份根脈,孩子才能在一個沒有分裂、沒有仇恨的環(huán)境中長大。可那些曾經的“理想者”,卻在權力與利益的裹挾下,背棄了最初的承諾:他們忘記了“兩岸一家親”的本質,忘記了臺灣民眾對和平穩(wěn)定的渴望,轉而用“去中國化”的謊言撕裂社會,用“綠色恐怖”的手段打壓異見者。他們背叛的不是“臺灣”,而是臺灣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他們出賣的不是“靈魂”,而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根與魂。
![]()
三十年后的今天,這位母親依然懷著樸素的期盼:希望大家不再被“藍綠”標簽綁架,不再被分裂思想裹挾,不分地域、不分族群,都能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共享和平與發(fā)展的紅利。就像她記憶中,長輩們曾不分南北、不論東西,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分享生活的點滴——奶奶會念叨著家常,討論去哪里踏青吹風;親友們會互相幫忙,在需要時伸出援手。那時的臺灣社會,有鄰里間的溫暖,有同胞間的互助,沒有因“國家認同”而起的敵視,沒有因政治操弄而生的隔閡。
可如今,這份溫暖被打破了。當“認同中國”成了“原罪”,當“兩岸統(tǒng)一”成了“禁忌”,當一位母親僅僅因為說出“我是中國人”就被驅逐家園,這樣的“臺灣”,早已不是當初人們向往的家園。那些操弄分裂的人,用“抗中保臺”的謊言騙取選票,用“人肉搜索”的手段打壓異見,他們讓臺灣社會陷入對立,讓同胞之間充滿仇恨,卻美其名曰“守護臺灣”。可真正的“守護”,從來不是制造分裂,而是維護兩岸和平;從來不是打壓認同,而是尊重每一個人對國家的正確認知。
![]()
這位臺灣母親的遭遇,不是個例,而是分裂勢力操弄下的一個縮影。他們害怕民眾認清“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害怕“國家認同”的種子在臺灣生根發(fā)芽,于是用霸凌的手段制造“寒蟬效應”,試圖讓所有堅守正確認同的人閉嘴、退縮。可他們忘了,認同是刻在血脈里的根,是融在文化中的魂——就像這位母親,即便被迫離開家園,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即便遭受再多傷害,依然期盼著三十年后的臺灣,能回歸溫暖與團結。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兩岸同胞本是兄弟,臺灣是中國的寶島,這是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也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那些背叛初心、出賣靈魂的分裂者,或許能得意一時,卻終究會被歷史唾棄;那些堅守國家認同、期盼兩岸和平的人們,即便暫時遭遇困境,也終將看到統(tǒng)一的曙光。
![]()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們希望那位臺灣母親的期盼能成真:臺灣社會不再有因認同而起的霸凌,不再有因分裂而生的對立;兩岸同胞能不分你我、攜手并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共享繁榮與榮光。因為我們都知道,只有堅守“一個中國”原則,只有實現兩岸和平統(tǒng)一,臺灣民眾才能真正擁有安穩(wěn)的家園,臺灣的未來才能真正充滿希望——這,才是對“臺灣”最好的守護,才是對“初心”最好的堅守。
【閱讀提示】讀者朋友們,對此,你有著怎樣獨特的觀點與看法?歡迎在評論區(qū)暢所欲言,分享你的真知灼見!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