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的航母路,走得穩扎穩打。2012年遼寧艦服役,那時候還靠滑躍起飛,殲-15勉強上天,效率不高,但好歹是中國第一艘能下水的大家伙。
接著是山東艦,2019年下水,國產化率高了不少,艦載機起降次數直線上升。轉眼到福建艦,003型,2022年6月下水,80,000噸級,電磁彈射系統一亮相,就讓外媒們坐不住了。
今年6月,它第八次海試,電磁軌道甩出殲-35隱身機,著艦鉤索拉得穩穩的,數據反饋顯示出動率能頂得上美軍老航母的一半。
![]()
這些年,中國海軍不是在追趕,而是在一步步填補短板。電磁彈射從實驗室到甲板,中間的調試數據堆成山,工程師們反復驗證電流脈沖,避免一滑就偏航。
福建艦的成功,直接鋪平了004型的路。
現在輪到004型,2025年9月29日,分析師們通過衛星圖像確認,大連船廠開工了。 船底段、側舷板這些部件,已經在干船塢里現形,寬度估計83米,比福特級寬出一截。
![]()
美媒直言,這將是亞洲第一艘核動力航母,排水量11萬到12萬噸之間,艦長可能超340米。 核反應堆用的是“龍威”系列,熱效率高,續航力能讓艦隊在西太平洋游刃有余,不用像常規動力那樣,每隔幾天就得靠港加油。
艦載機這塊,沈陽飛機廠9月剛試飛原型,機身流線隱身,傳感器融合得像個移動大腦。 004型甲板夠寬,能塞90多架飛機,除了殲-35和殲-15T,還有空警-600預警機,甚至攻擊-11重型無人機。
四條電磁彈射器齊開,每天起降180架次不成問題,比福建艦多一條軌道,適應重型機的推力需求。殲-50的矢量發動機,偏轉角度大,機動性甩開五代機幾條街。美國海軍的F-47還卡在波音的設計圖上,預算超支,首飛遙遙無期。
![]()
中國殲-50的生產線已經在熱身,預計批量下線后,直奔航母甲板。那些飛行員,從殲-20轉戰六代,訓練時數據鏈實時同步,模擬對抗中,隱身涂層反射率低到雷達抓瞎。這不只是機型升級,更是整個體系的躍升。
太平洋這鍋粥,本來美國攪和得最歡,11艘航母巡弋,經驗老到。但中國海軍不慌,從零到三艘,用了不到15年。 9月下旬,三艘航母同時出海,遼寧、山東、福建編隊演練,殲擊機上千架次起降,覆蓋第二島鏈。
004型一入列,核動力讓它能長時間盯住關島周邊,美軍福特級雖先進,但電磁故障頻發,維修周期拉長。 中國造船廠的產能,是真不含糊。江南和大連兩頭并進,大型驅逐艦下水速度趕上甚至超美國。
![]()
中國從上世紀末引進瓦良格開始,拆解重裝,每一步都踩實。核動力技術,從陸基堆到艦用,中間的材料耐腐蝕試驗,數據積累了上萬小時。 艦載機適配,更是細活,殲-50的折疊翼設計,得在模擬甲板上反復測尺寸,避免起降時卡殼。
美媒文章末尾,語氣有點酸溜溜,承認中國海軍的躍進,讓太平洋力量平衡開始傾斜。
對比美國,福特級的核堆雖早熟,但成本高企,一艘延誤幾年。 中國004型,設計時就吸取教訓,冗余系統多層備份,維護性強。
![]()
太平洋的博弈,越來越像馬拉松,誰的耐力足,誰就占上風。中國海軍的訓練強度,今年已超去年30%,雙航母編隊常態化,數據鏈互聯讓指揮如臂使指。 那些基層軍官,從艦長到飛行員,輪崗海試,積累的經驗值錢著呢。
中國船廠的模塊化建造,鋼板切割精度到毫米,吊裝效率翻倍。 大連的干塢,專為超大型艦優化,004型的船首模塊已就位,預計明年中見全貌。
美媒感慨,人類歷史上最大工業體發力,沒人知道上限在哪。 但對中國海軍來說,這上限是服務國家安全的。
![]()
總的看,004型的成型,是中國海軍從近海防御到遠洋保障的里程碑。
太平洋的風浪,還在繼續,但中國這艘11萬噸大家伙,已然在成型中,悄然改變格局。
參考資料
“004航母”會是核動力嗎 官方首次明確表態下一代航母發展方向 中華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