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財報。乍一看,無論是281億美元的營收、18億美元的凈利潤還是創歷史新高的交付量,都令人信心滿滿。
![]()
特斯拉Q3財報里藏著的“虛火”和危機
但懂行的人依然能從這份財報中看出一些端倪。有外媒就總結了特斯拉第三季度的以下財務問題:
1、Q3凈利潤雖有18億美元,但較去年同期的22億美元下降了29%;
2、運營支出同比增長50%,達34億美元;
3、從2024年Q3到2025年Q3,營業利潤率從10.8%降至5.8%;
4、通過售賣碳排放積分所獲的收入同比下降44%,已不足4.2億美元;
5、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GAAP)同比下降3%;
6、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加權平均每股收益(GAAP)從2024年Q3的0.62美元降至今年Q3的0.39美元;
自10月1日起,美國就取消了對純電動車的稅收抵免政策,因此不少用戶都會趕在政策退出之前薅最后一波羊毛。然而,在這個本應見證電動車消費需求激增的三季度,特斯拉的財報卻在部分收入和利潤上顯現頹勢,而且種種跡象表明,這些頹勢未來將進一步加劇。
![]()
首先,政策驅動的短暫增長缺乏可持續性,特斯拉電動車的長期銷售前景并不樂觀——路透社援引Visible Alpha的預測數據稱,特斯拉今年的交付量預計將從去年的近180萬輛降至約160萬輛。
其次,特朗普政府推行的法案也讓特斯拉的發展前景布滿陰霾。《金融時報》報道稱,“特斯拉去年通過售賣碳排放積分獲利28億美元,其中75%來自美國,該收入占全公司凈利潤約39%,而這些收益可能會減少。”
該媒體在報道中提到,特朗普的法案決定廢除美國之前制定的新車排放標準,扼殺了聯邦政府過去為提高汽車行業能效所做的全部努力,而提高能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銷售更多的電動車。可如今,那些未達標準的汽車公司不再需要向特斯拉購買碳排放積分了,這項收入的大幅下降對特斯拉顯然沒有任何好處。
作為一家市值達1.38萬億美元、市盈率高達263倍的公司,特斯拉的發展牽動著市場和投資者們的心,也難怪不少人看完財報后都替特斯拉捏了一把汗。
為下調電動車產能,通用汽車要額外支出16億美元
先不管可不可持續,但因為趕上政策的“末班車”,特斯拉好歹也是在第三季度先賺了18億美元。可通用汽車就沒這樣的“福氣”了。
10月中旬時,通用汽車發布了第三季度財報,其電動車銷量創下14.5萬臺的歷史新高,在美銷量僅次于特斯拉。同樣得益于排放政策的放開,通用汽車前三季度的電動車累計銷量已輕松超過2024年全年總量。
![]()
拜登執政期間,通用汽車為代表的不少美國汽車制造商受當時的政策驅使,大力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和電池的研發。2021年,通用汽車首席執行官瑪麗·博拉(Mary Barra)在得到拜登接見后高調宣布,公司將在2035年前淘汰所有燃油車,全面轉向電動化。可誰曾想,僅僅過了四年,這一計劃就被推翻。
隨著特朗普政府上臺頒布新法案,稅收優惠終止、排放法規放寬,美國純電動車的產銷將出現明顯放緩。這也致使通用汽車最終不得不宣布,將額外調撥16億美元用于應對市場變化,這筆資金中包括了因調整電動汽車產能而產生的12億美元非現金減值,以及用于“與電動汽車相關投資的合同取消費和商業和解金”的4億美元費用。
別被政策忽悠瘸了!純電動車只能是市場的補充
政策說變就變,企業多年的部署和付出,如今眼見只能付諸東流。通用汽車花了16億美元,再一次給所有車企一個提醒:在電動車領域盲目擴張時有多狂,在處理過剩產能時就會有多慘。
這個盲目,盲在企業被政策牽著鼻子走,完全無視市場的真實需求。目前,全球各大汽車市場的純電動車銷量增長都呈現出放緩態勢。
![]()
在歐洲,9月數據還沒公布,但今年1-8月,純電動車市占率為15.8%,不及HEV(份額為34.7%)的一半。
在美國,面對新法規的“大限”刺激之下,今年第三季度純電動車也僅占總銷量10.5%,略高于Q1的7.6%和Q2的7.4%。
即使在新能源車滲透率早已穩定在50%以上的中國市場,今年1-9月,純電動車在總銷量中的占比也只有大約26%,不足整體市場的1/3。
此前,豐田汽車會長豐田章男就曾預測過,純電動車在未來市場占有率最多只有30%,而剩下的70%將由混合動力車、氫燃料電池汽車和傳統燃油車代替。
![]()
種種跡象表明,現階段來看,純電動車只能是市場的一種補充,根本做不到全面替代燃油車。誰違背這一市場現實,試圖通過押寶純電進行投機的,最后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事實上,特斯拉之所以能靠純電動車實現盈利,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從不盲目擴張、推新車——成立20多年來,特斯拉推出過的私家車產品就6款,而銷售主力實際上就只有Model 3(參數丨圖片)/Y,兩款車如今的銷量占比已超過95%。
電動車是砒霜還是蜜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車企對這個市場是否有一個清晰、客觀的定位。而對于手握豐富內燃機技術積累的一眾傳統車企而言,堅持多路徑的電動化路線,重視插混技術的研發,才是最理想的出路。(文|鹿由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