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接下來幾天要來東亞地區訪問,他想在此期間跟中方見上一面,外交部的表態意味深長。
![]()
據路透社報道,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告訴記者,特朗普將于當地時間10月24日晚間啟程,前往馬來西亞,并訪問日本和韓國。
下周四(10月30日),特朗普將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講話,美方還透露稱,特朗普將在啟程回國前與中方會談。
中國外交部方面對此回應指出,中方高度重視亞太經合組織的合作,愿同各方一道推動今年的會議取得積極成果,助力亞太和世界的經濟增長。至于中美的會面,外交部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如何看待外交部的這次回應呢?透露出兩個信息。
![]()
第一是中方這次會參加亞太經合組織,我們的主要目的是推動國際合作。
第二如果中美有機會見面,那也是基于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的場合,這在外交上屬于“非正式會議”,所以不太可能達成特朗普想要的那些重要議題。
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政府頻繁對中方發難,提出了很多過分的要求。
梳理一下美方可能提出的議題,首先是貿易和關稅這個核心議題,美國指責中國補貼產業導致不公平貿易,特朗普表示期望達成“公平貿易協議”,可能涉及降低貿易赤字、農業采購和供應鏈穩定。要求中國增加對美農產品、能源和制造業產品的采購,減少對美貿易順差(目前約3000億美元)。可能威脅中方如果不讓步,將加征超過100%關稅。
![]()
其次是稀土和供應鏈問題,要求中國取消稀土等關鍵礦產的出口控制,并合作打擊芬太尼供應鏈。
另外還有地緣政治方面,特朗普可能敦促中國,施壓俄羅斯結束烏克蘭戰爭。
對于中國來說,中方也有自己的核心議題,比如要求美國逐步撤銷現有關稅,并停止威脅進一步加征,以恢復正常貿易。
在出口管制問題上,敦促美方取消對華為等企業的禁令,以及芯片、軟件和軍民兩用技術的出口限制。
![]()
至于在俄烏沖突問題上,中國會繼續保持中立,拒絕直接干預烏克蘭危機,畢竟我們不是戰爭的發起方和當事方。
如果美方加征關稅,中國可對等反擊,針對美國農業、飛機或能源產品加稅,或進一步限制稀土出口。這能增加美方國內壓力,迫使特朗普妥協。
總而言之,特朗普的“極限施壓”是一種霸凌行為。中國應以“戰略定力”應對,結合防御與反制,避免被動。應該以“斗而不破”為原則,通過韌性應對施壓,轉被動為主動。歷史經驗顯示,特朗普風格多變,施壓往往是為談判鋪路,若中方保持冷靜,可爭取有利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