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荷蘭經濟事務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主動向中國發出會面請求,希望化解雙方在半導體領域的緊張局勢。
然而,這位大臣在表示愿意對話的同時卻堅決拒絕承認錯誤,甚至急忙為美國辯護。
![]()
這場風波的源頭可以追溯到2025年9月,荷蘭政府突然采取行動,依據一條早已被束之高閣的舊法律,接管了中國企業安世半導體的重要資產。
荷蘭政府宣稱這一決定是出于“國家安全考慮”,但自始至終都未能拿出具體依據。
更令人質疑的是,荷蘭的行為完全繞過了正常的法律程序,給外界留下了“先定罪,后找法”的印象。
安世半導體原本是荷蘭的一家芯片公司,2018年被中國聞泰科技以200多億人民幣收購,成為中資控股的企業。
該公司主要生產一些基礎芯片,這些芯片雖然不屬于最尖端技術,但廣泛應用于汽車、手機等領域,對全球供應鏈安全至關重要。
文件顯示,早在2025年6月,美國商務部官員就曾與荷蘭外交部秘密會晤,直接要求安世半導體撤換中國籍CEO。
10月19日,卡雷曼斯在一場電視采訪中對外宣稱,已向中方發出會面請求,期望通過面對面交流,化解雙方在半導體領域的緊張局勢。
卡雷曼斯雖口口聲聲表示要解決問題,但態度卻強硬異常,堅決拒絕承認此前接管中國企業資產這一行為存在任何問題。
當被問及是否會就接管資產一事向中方道歉或承認失誤時,他的回答始終含糊其辭、回避問題,甚至還反復強調“荷蘭沒有做錯什么”。
這種既要談問題,又不承認問題存在的矛盾姿態,使得雙方的談判幾乎從一開始就注定無法達成共識。
荷蘭的真實目的是希望在既不承認錯誤的情況下,又能讓中方取消反制措施,解決供應鏈危機。
![]()
面對荷蘭的單邊行動,中國迅速做出了回應。根據商務部官網消息,10月21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應邀與荷蘭經濟大臣卡雷曼斯進行了通話。
王文濤在通話中明確表示,荷蘭針對安世半導體采取的措施,嚴重影響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
他特別強調荷蘭應當秉持“契約精神、市場化和法治化”三大原則解決問題,保護中國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相比之下,荷蘭方面的回應則顯得較為消極。他們僅表示高度重視與中國的經貿關系,愿意與中方溝通,尋求建設性解決方案。
但這種表態的潛臺詞是,荷蘭并未認為自己有錯,只是希望通過協商達成共識,而非道歉或撤回對安世半導體的接管措施。
更實質性的反制在于,中國實施了稀土出口管制措施。這一招直擊西方產業的軟肋,因為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對高科技產業和軍工生產至關重要。
中國控制著全球60%的稀土開采和85%的加工產能,每架F-35戰機需消耗417公斤稀土,其發動機耐高溫涂層依賴釔元素,隱身涂層需鋱化合物。
美國國防部承認現有稀土儲備僅夠維持6個月常規彈藥生產。
中國的反制措施迅速產生了連鎖反應。德國的寶馬、大眾和美國的通用等國際車企,因為大量配件需從荷蘭進口,而這些配件的原材料又依賴中國的稀土,紛紛面臨生產危機。
稀土供應受限使得這些汽車巨頭們不得不向荷蘭政府施壓,他們的關注點已經從“政治站隊”轉向了“經濟生存”問題。
這些跨國車企的集體施壓,讓荷蘭政府深陷四面楚歌的境地。
安世半導體的主要產能實際上在中國境內,需要從中國出口產品到荷蘭,但現在中國禁止出口,導致安世無法按時完成生產。
這種斷供直接影響了安世向歐美客戶交付半導體產品的能力,形成了一種悖論——荷蘭接管公司原本聲稱是要“保障穩定供應”,結果卻導致了更嚴重的供應中斷。
![]()
面對荷蘭既想解決問題又不愿承擔責任的姿態,中方亮出第二張底牌:安世中國區宣布獨立運營。 這一決定意味著荷蘭政府試圖通過控制總部來影響中國區分公司運作的計劃徹底落空。 安世中國區的聲明明確表示,未經中國區管理層同意,外部指示無權執行,同時保障員工薪資福利繼續發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