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面藍字關注我的公號,謝謝
![]()
讓我們做一個假設——
假如俄羅斯沒有核武器,它是否敢于發動侵烏戰爭?
假如俄羅斯沒有核武器,烏克蘭反侵略戰爭是否已經勝利?
我的回答是,前者,不敢;后者,已經。
在2014年和2022年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兩次入侵時,俄羅斯所做可行性論證,大概率考慮到了將核武器作為侵略戰爭勝利的籌碼。
如果說第一次占領克里米亞共和國,只是小范圍施用強權,那時的壓艙石雖是核武器,但世界反響并不強烈,俄羅斯似乎還用不上核武器作為威懾。
這次不同,世界反響強烈,譴責俄羅斯強權占領烏克蘭烏東四州成為國際社會共識,對烏克蘭的支援力度、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都很大。按照此消彼長的規律,俄羅斯失敗是鐵定的事。
終身有用。
但是,每到不利節點,俄羅斯都會進行核威懾,俄羅斯高層幾乎每個人都充當了核威懾角色,尤以梅德的威懾著稱。
歐洲承平日久,每個人都過慣了小資日子,對于戰爭,他們覺得是個陌生的東西,對于核武器,那是真怕,因為這東東會毀了他們的一切。
民意對于決策層的制約,顯然是強有力的。于是,歐洲國家的領導人,對于俄羅斯的核威懾,人盡膽寒。送了武器,接著開出使用條件,就像嫁了姑娘,還要對新郎規定床上動作難受不?遠程導彈的延宕,地面部隊的躊躇,制裁措施的慢吞,背后的邏輯都是,不能一下子激怒了俄羅斯,說白了,就是怕俄羅斯與世界同歸于盡,穿鞋的世界,真怕打赤腳地痦!
拜登的鈍刀子割肉,人們說他智慧,要慢慢耗死俄羅斯;特朗普紅口白牙制止戰爭,至今沒見成效;歐洲各國對俄羅斯恨之入骨又畏之如虎。北約軟蛋下了上百枚,不見動真格。說到底,都是怕俄羅斯射彈彈。
俄羅斯前天射了一枚新型洲際,名字叫亞爾斯,試射的總指揮是俄一號人物,導彈從俄境內某試驗場發射,準確命中位于遠東堪察加半島的預定目標,據說這型彈彈能打11000公里。俄羅斯此舉被視為向西方展示其核威懾能力。
國際社會的核反制能力如何?叫人擔心。
俄羅斯因為有核武器撐腰,烏克蘭反擊也不怕,歐盟援烏也不怕,美國調停也不買賬,3年8個月來,俄羅斯成了一塊油抹布,打不濕,擰不干。
大約是特朗普覺得丟了面子,這回與歐盟一起發起了對俄羅斯的新制裁,美國宣布,全面禁止美國公民與俄羅斯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盧克石油公司及其持股超50%的關聯企業開展任何交易;歐盟的新一輪制裁精準打擊俄能源產業鏈,除了針對石油天然氣出口,還包括規避制裁的俄羅斯“影子艦隊”及金融系統。
美國的制裁屬于多少輪,不知道。只知道歐盟的制裁屬于第19輪。這讓人想起了古國的18般兵器,第19般兵器的名字叫“拖”。
都制裁19輪了,俄羅斯確實虛弱多了,但是,這種新的制裁,無非是一寸寸勒緊俄羅斯脖子上的絞索,離它停止呼吸,還有不小距離。如果不忌憚俄羅斯破釜沉舟使用核武器,歐洲各國地面部隊一齊開進,我就不信俄羅斯不退回它的巢穴。
所以,別為世界軍事科技的進步高興得太早,一旦高精尖武器掌握在邪惡的強權者手里,傷害或潛在傷害的將是整個人類。
核武器只能作為反侵略戰爭的工具,不能作為侵略戰爭的幫兇。特朗普一直感嘆俄烏沖突太復雜,我看復雜就復雜在俄羅斯擁有了核武器。
有人說,俄羅斯侵略成性,沒有核武器,它也會發動對弱小國家的侵略,這個不假。但是,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就更加肆無忌憚,這是被歷史和現實證明了的事實。1969年蘇聯欲對大國進行核打擊,當下又多次用核武器威懾烏克蘭和世界各國,可見,核武器不能掌握在邪惡政權手中。這是世界待解的一個難題,為了世界和平,這個難題要有人解。
樂見美國和歐盟一起制裁俄羅斯。但制裁見效總是很慢,遠不如像烏克蘭一樣,直接打擊俄羅斯的能源和軍工設施。如果美國和歐盟一起在戰場上打擊俄羅斯,我相信,結束這場戰爭,就在10天之內。
但是,事情又回到了原點,美國和歐盟都不敢,因為俄羅斯有核武器。
辦法只有一條,緊盯俄羅斯核武器發射井和發射潛艇,在俄動手之前,予以全部摧毀,讓生產和擁有者消費自己的核產品,那時,離一個清朗的世界,也就不遠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