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
崇州人
崇州,滋養著開放包容、樂觀友善、拼搏奮進的崇州人。他們或在家鄉、或在異地,共同為祖國的繁榮富強默默奮斗。崇州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辦)、崇州市委宣傳部、崇州市融媒體中心攜手啟動《天南地北崇州人·第三季》大型采訪活動。在北京,在海南,在長三角,在大灣區,在重慶和貴州……崇州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奔赴祖國大江南北,采訪10余名在外奮斗并取得一定工作成就的崇州優秀人才,記錄他們懷揣夢想,跨越山海,在異鄉書寫的奮斗故事!
9月,浙江杭州
西湖大學理學院實驗室里
一束激光
正“照亮”肉眼無法捕捉的界面世界
這里,是王鴻飛教授深耕多年的“戰場”
他們用最先進的超快飛秒
和皮秒激光非線性光譜技術
探索表面與界面分子間最微弱的信號
揭示物質世界隱藏的秩序與奧秘
![]()
王鴻飛
西湖大學理學院化學與物理教授
●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國家海外引進杰出人才
●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 曾任職于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復旦大學
1
科學啟蒙在崇州
獨立思考好探索

![]()
王鴻飛1968年出生在重慶永川,1978年跟隨工作的父母遷到崇州,在崇州度過了初中和高中時光。
王鴻飛不僅在課堂上努力學習,也在課余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并養成了獨立思考的習慣。
![]()
王鴻飛與高中同學合影 攝于1987年
“所有跟人文、社會和自然有關的東西我都感興趣,都能讓我開始思考,這是我在崇州期間養成的習慣。”王鴻飛說,“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所有的科學只不過是對日常思維的精致提煉。所以這些習慣也一直讓我在未來的學習、研究和生活中受益。”
2
美國求學被導師“否定”
觸發科研觀重塑

1983年,王鴻飛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1988年大學畢業之后,王鴻飛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名碩士研究生,跟隨馬興孝教授(中國“兩彈一星”元勛和火箭航天之父錢學森先生的物理力學和化學物理方向的研究生)參與激光化學和化學反應動力學的研究。
![]()
1991年,王鴻飛赴美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5年后獲博士學位,隨后到賓夕法尼亞大學與杜邦公司做博士后研究。在哥大讀書的第二年,他沿用師兄思路推進課題,自認為做了不錯的工作,卻在提交年度進展報告時被導師否定。
“我當時還蠻生氣的。導師又說不出來我有什么問題,反正就是覺得有問題,我一開始懷疑他是在故意刁難我。”但生氣過后,王鴻飛進行了冷靜地思考,發現原先的思路確實存在考慮不周的地方,并迅速找到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和新的答案。
王鴻飛畢業時,導師對他說:“我們研究的很多問題,誰都事先沒有答案,我唯一能做的是督促你去嘗試。自從你把這個問題琢磨出來了,我就知道你將來一定是一個很好的做研究的人。”
![]()
王鴻飛博士畢業與師妹Elsa Yan合影(Elsa現為耶魯大學化學系教授) 攝于1997年
經歷這件事情過后,王鴻飛對科學研究的理解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以前會覺得學習和做研究就是掌握更多的知識,此后才明白科學研究是去在現有知識之外尋找和理解未知。”
3
兩度歸國為“界面”
“譜”寫科研新篇章

![]()
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辦公室討論問題 攝于2017年
1999年3月,王鴻飛結束了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回國,在中科院化學所任研究員,并建立國內首個專注于表面界面研究的超快非線性光譜學實驗室。
盡管當時國內實驗研究條件和技術支持有限,但他帶領學生從自制最基本的飛秒激光開始,在短短幾年時間便系統地發展了界面非線性光譜的測量技術及分析理論和方法。
王鴻飛的研究工作很快受到國際上的關注。從2005年起,就陸續有國外的國家實驗室和大學向他發出工作邀請。出于對未來科學發展的考慮,他于2009年6月接受了其中一個邀請,再度赴美加入美國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的環境分子科學研究所,擔任主任級科學家。
![]()
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PNNL)
![]()
王鴻飛與Amanda Mifflin合影(美國普吉特海灣大學化學教授) 攝于2011年
在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王鴻飛首次通過飛秒和皮秒激光同步的先進技術,將界面非線性振動光譜測量的光譜分辨率提高了近20倍,將界面光譜學的研究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
![]()
![]()
![]()
西湖大學
因為父母都是教師,王鴻飛心中始終有個教師夢。所以在2017年1月復旦大學邀請他加入時,他從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停薪留職,加入復旦大學。兩年后的2018年底,他應邀成為西湖大學(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2018年獲批設立)的第一位物理化學教授。
![]()
![]()
加入西湖大學以來,王鴻飛團隊的核心研究方向是用激光測量表面和界面分子的結構、光譜和相互作用的動力學,發展和頻振動光譜技術。
“自然界和生命體中表面和界面無所不在。比如說我們有一杯水,在空氣和水之間就有一個界面,這個界面可能只有一層或者幾層分子。如果我們想知道界面上的水分子是什么結構、怎么運動和如何發生變化,就要用現代的激光的方法來測量、推導它的結構,了解它的運動。但是這些測量必須有足夠的分辨率、靈敏度和信噪比,才能夠測得到,測得準和測得全。”王鴻飛介紹道。
![]()
近年來,團隊自主研發了高分辨寬帶和頻振動光譜儀,在將光譜分辨率提升了一個數量級的基礎上,又將檢測靈敏度和信噪比提高了近兩個數量級,同時還通過新的激光技術大幅降低了設備成本。這些突破,不僅提升了界面光譜測量的實驗精度,也為界面科學在能源材料、生物膜、環境化學等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4
育人有道 鄉愁有光

![]()
![]()
在西湖大學,王鴻飛不僅是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課堂氛圍輕松、深受學生喜愛的導師。
![]()
吳之浩
西湖大學博士后
王老師對科學非常有追求,一直教導我們要研究基礎科學、探究物質的本身。在這里,他給予我很多幫助,我感覺非常開心。
![]()
拉瓦特·阿什維尼·庫馬爾(印度)
西湖大學博士后
王老師人非常好,像父親一樣。當時我得到了兩個博士后的邀請,但我最終選擇了西湖大學,就是因為王老師非常知名,也在做非常有意義的研究。
![]()
王鴻飛培養的首屆博士畢業生饒毅和呂榮(饒毅現為美國猶他州立大學終身教授,呂榮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化學系教授)
從中科院化學所,到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和復旦大學,王鴻飛培養的多位博士和博士后已經在國內外大學和研究機構擔任教授和研究員。面對未來,王鴻飛有著清晰的愿景:希望能將團隊發現的先進方法和工具推廣出去,解決更多領域的具體問題,推動更廣泛的科學發現。
![]()
王鴻飛和同學一起看望初中班主任趙亞群
如今,王鴻飛每年都會和妻子回崇州看望父母、老師和同學。對他來說,崇州就是故鄉。
“崇州是一個很有文化底蘊的地方,也是一個旅游勝地。當然,我也希望我們崇州有更多學生能夠到全世界去做各種各樣的事情,而且相信我們崇州人都可以做得好。”王鴻飛說。
天南地北崇州人上海浙江組
編輯|余霞 張浩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