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郝 鑫
編輯| 吳先之
去年年底,螞蟻20周年活動,馬云現身發表演講。
“今天,我不是為螞蟻過去20年而來,而是為了螞蟻未來20年而來。”
螞蟻發展至今有著清晰的歷程,第一個十年推動二維碼支付普及,讓手機掃碼支付成為國人日常;第二個十年轉向數字金融,服務普通用戶與中小微商家。
新的十年,螞蟻的目標是從數字支付轉型數智支付。僅一個“智”字,讓AI成為了壓艙石,一個以金融支付業務為主的公司也喊出了AGI的口號。
螞蟻確立了AI first、支付寶雙飛輪、加速全球化的戰略。在AI first戰略下,螞蟻內部成立了AGI部門,探索大模型、AI世界的支付與基礎能力、科技產業化、開源與開放四項技術,具身智能、區塊鏈兩大行業成為重點,并推出了金融、醫療、生活服務三項應用服務。
![]()
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兩大主題始終貫穿螞蟻的發展。“連接”是螞蟻角色定位的本質,“連接”讓分散的資源、需求與服務,在支付寶的生態體系中找到匹配與共振,這是螞蟻商業模式的起點,也是其最底層的操作系統。
螞蟻的AI first戰略實際形成了兩條敘事線。明線,是AI能力的顯性爆發;暗線,是連接本質的隱性進化。
AI時代,“連接”將被重新定義,從信息匹配逐漸進化到智能協同。與此同時,具身化則進一步拓展了連接的邊界。
這意味著數字世界的智能將在原有基礎之上,與物理世界進一步打破、融合,這恰恰是螞蟻所押注的新機會。
流量,業務的支點
螞蟻的起點是支付寶這個超級App,在此基礎上生長出來了數字支付、數字互聯和數字金融等業務。
阿基米德有一個經典的表述,“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動整個地球”。
螞蟻業務中的這個支點是“超級流量”,支付寶承擔了流量入口角色,其數字支付業務如同一個巨大的漏斗,匯集了日常交易產生的海量用戶。眾所周知,支付寶的使用是免費的,因為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完成交易,更在于支付寶是所有后續交互的起點。
吸引用戶只是第一步,怎么把用戶留下來,以及完成價值轉化才是螞蟻的價值所在。
數字互聯業務通過豐富的服務生態來建立“粘性”網絡,并把用戶創造的流量精準匹配給商家。這類案例比比皆是,例如支付寶提供小程序、商家粉絲群、生活號等工具,幫助商家構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圍繞文旅、商超、餐飲等細分領域打造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等。
當用戶習慣了在支付寶內解決日常需求后,數字金融業務則順理成章地提供更高階的價值變現方式。轉化水到渠成,用戶留在支付寶內的資金和產生的信任,自然地轉化為消費信貸(花唄、借唄)、理財(螞蟻財富)、保險(螞蟻保)等需求,這些業務貢獻了螞蟻集團大量的營收與利潤。
![]()
上述商業模式的順暢運轉,依賴于強大的底層技術和對整個生態的賦能。維持一款十億級用戶應用運行,所遇到的技術性挑戰堪比一項精密的鐘表工程,高并發、低延遲交互、極致體驗、數據存儲等問題都被無限放大,每一個齒輪的咬合、每一根發條的松緊、每一處潤滑的精準,都必須達到近乎苛刻的標準。
或許正是這樣,螞蟻喜歡把自己定位為一家技術公司,而非普通的金融公司。
在螞蟻業務架構當中,流量是一切原始動力。但隨著數字化進程的推移,支付寶也面臨著流量見頂的困境。
支付寶的場景滲透趨近飽和,在主要城市和主流場景中,覆蓋率已經相當高,想要進一步拓展新的高頻、高粘性的大規模場景變得越來越具有挑戰性。
“碰一下”功能便是在此背景下誕生,并且作為螞蟻內部戰略級項目推進。
螞蟻CEO韓歆毅曾表示,“碰一下”不僅解決支付的問題,還能連接其他服務,將成為商家數字化經營的新入口。
但這還遠遠不夠,AI和具身智能的化學反應,正在醞釀一場新的變革。
長出新“觸角”
螞蟻的技術有個特點:自業務生長出來,服務于場景。與當下一些大模型公司先研發尖端技術,再找落地場景不同,螞蟻的技術演進路徑通常為,先有業務痛點,再有技術攻堅,最終沉淀為平臺能力。
例如,為了解決交易中的信任與安全問題,由此誕生了區塊鏈、隱私計算、風控引擎等技術。為了服務數億用戶的高并發支付需求,形成了分布式架構、OceanBase數據庫等系統,最后成為可商業化的獨立產品。
生活服務、金融服務和醫療健康服務三個垂直領域,是螞蟻目前重押的三個方向。
“AI眼鏡+支付+場景”是螞蟻打出的一張組合牌,該系統被螞蟻命名為“gPass”,通過開放買一金融級安全能力,讓Rokid、小米、夸克、雷鳥等眼鏡品牌,實現“看一下支付”。在醫療健康場景,通過gPass,用戶可通過AI眼鏡使用健康咨詢、AI問診等服務;在生活場景,可通過AI眼鏡語音喚起點咖啡和下單。
展望未來,螞蟻的目光投向了更具想象空間的具身智能。實際上,螞蟻在賭AI時代的流量入口,一如支付寶是互聯網時代的超級入口,那么AI時代連接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入口,有可能是具身智能。按此邏輯,螞蟻投身具身智能,則是在搶下一個時代的門票。
目前,具身智能賽道已經形成了產業鏈,上游是核心零部件與材料,中游是系統與本體制造,下游是應用與需求場景。針對上中下游,螞蟻進行了飽和式的投資。
上游,螞蟻投資了聚焦機器人感知和定位技術的“星海圖”,和以機器人靈巧手見長的“靈心巧手”,意在通過資本突破具身智能產業鏈的“卡脖子”技術。中游,投資了大量機器人本體公司,宇樹、智元、逐際動力、星動紀元、星塵智能等頭部公司。
兩年內,螞蟻完成了對上中游的投資,為其創辦獨立公司積累起了“硬實力”。去年12月,螞蟻成立具身智能子公司“靈波科技”。今年外灘大會,機器人R1初亮相,瞄準具身智能下游的應用與需求場景,官方介紹未來將承擔“廚子”“導游”“醫療小助手”等角色。
![]()
目前階段,具身智能領域單純依靠一家公司攻克所有技術非常困難,螞蟻通過投資布局和業務協同,整合產業鏈資源,形成了集群優勢。
投資靈波科技CEO陶齋表示,廚房場景中的R1,對手的靈活度要求很高,“光是這個手的硬件,我們都更換了幾十個手,最后和一個合作伙伴進行了研發,要求不僅要能長時間工作,精度和靈活度都要大大提高”。
具身智能需要落地場景
具身智能的發展速度遠超業界預估。在資本市場的熱烈追捧下,大量資金涌入具身智能賽道,推動行業格局快速分化,頭部企業陣營已初步形成。在強勁的市場催化作用下,領先企業跨越技術驗證階段,實現產品規模化量產,并邁入商業化初期。
目前,相較于技術,落地場景成為了具身智能更為迫切的事情。機器人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現在典型的場景有汽車制造、3C制造和消費零售。人形機器人“進廠”的邏輯歸為一點,就是替代人工,降本增效。
螞蟻背靠支付寶,離C端用戶更近,這就注定其走上了另一條道路——消費級具身智能,廚房、醫療、旅行皆是如此。
僅從價格的角度,已經初見端倪,靠技術和閹割部分功能的做法,宇樹的消費級人形機器人最低定價只要9.9萬元。
![]()
一位行業專業人士告訴光子星球,“除了工業領域,未來人形機器人肯定是要進入家庭。其產品復雜度大概介于汽車和3C產品之間,且更偏向3C。”
他認為,若以現在的汽車作為參考系,功能極簡的裸車價格可以打到3萬多。再考慮到技術降本的因素,以后人形機器人的價格也會朝著該方向發展。
另一位具身智能研究員跟我們討論,她覺得如果人形機器人進入家庭,一個由兩個大人和兩個孩子組成的家庭,可能每家要配置到兩到三個人形服務機器人。屆時人形機器人將會按照人類需求進行劃分,比如像人類一樣有做清潔的機器人、做飯的機器人和養護老人的機器人。
相較之下,當前消費級具身智能領域仍存在顯著的發展空白——僅有少數創業公司零星布局,且這些探索分散于各個細分賽道,尚未形成規模化或聚焦性的產業合力。
常年與C端用戶保持緊密互動的螞蟻,具備一些終端需求感知與數據沉淀能力,或許有機會填補該領域的空白。
螞蟻目前完成了具身智能的布局,以收購與合作的方式突破了卡脖子的硬件技術,最底層有模態和參數完備的螞蟻百靈大模型作為機器人大腦,接近消費端則是其積累的用戶和場景數據。
難點就在于如何把上中下游全部打通。我們了解到,目前行業宇樹、智元等頭部公司精力有限,以出售硬件為主,大量的適配以及軟件方面工作留給了第三方,這也將是眾多成熟廠商的機會。
微信號|TMTweb
公眾號|光子星球
別忘了掃碼關注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