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地理空間中的通道
也是歷史在時空中的延伸
記得來時的路
未來才有方向
今天
一起回望一條路
![]()
油畫 《三大主力會師》
這條路
總行程65000余里
歷時2年多
有艱苦卓絕的行進,有生死攸關的戰斗
有運籌帷幄的決策,有絕處逢生的勝利
它是人類歷史上
一次無與倫比的偉大遠征
一部無可匹敵的壯麗史詩
一座高山仰止的巍峨豐碑
這條路
就是長征
![]()
《野戰軍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動日程表》,這是紅軍長征發布的第一份行動計劃。
1934年10月16日至19日
一支8.6萬人的紅色大軍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
跨過贛南于都河
開啟了一場偉大的遠征
中國工農紅軍
第一方面軍出發一個月后
紅二十五軍離開大別山
第二年3月,紅四方面軍西渡嘉陵江
11月,紅二、六軍團撤離湘西
先后開始戰略轉移
1936年10月22日
九死一生的三大主力紅軍
最終會師黃土高原
匯聚抗日救亡前線
![]()
甘肅會寧,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反映會寧會師大會場景的油畫。
這條路
是漫漫長夜中的艱難跋涉
盡管出發時不知道
最后落腳點在哪里、到何時才能結束
但紅軍將士堅信
“只要跟黨走,跟著抗日救國的理想走,就會有前途。”
無數個“軍需處長”
為了戰友甘愿以命換命
無數紅軍戰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想的仍是所信仰的事業
![]()
吳作人《過雪山》1951年 油畫 280厘米×200厘米
這條路
是血與火熔鑄的偉大轉折
中央紅軍平均每3天一場戰斗
平均每300米犧牲一名紅軍戰士
途中犧牲的營職以上干部430余人
師職干部達到80多人
4支長征大軍
出發時總人數為20.6萬
沿途補充兵力1.7萬
到長征結束僅剩5.7萬人
![]()
四川甘孜州,紅軍飛奪瀘定橋雕塑。
彎彎曲曲的長征路
見證了軍民同心、風雨同舟
在福建長汀縣中復村
紅軍在一座廊橋上設立征兵處
“人比槍高當紅軍”
刀刻的標線下
年輕人們昂著頭、踮起腳
爭先恐后當紅軍
在湖南汝城縣沙洲村
三位紅軍女戰士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
臨走時
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
給老人留下
![]()
福建長汀縣中復村,紅軍橋上刀刻的標線,也被稱為“生命等高線”。
苦與樂冶煉的長征路
更是一條新生之路、勝利之路
雖然環境艱險,戰斗慘烈
但長征路上紅軍歌聲不斷
戰士們信念極其堅定
活得充實而純凈
聶榮臻元帥說
“碰到了困難,人們就想起長征,想想長征,就感到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埃德加·斯諾寫道
“在那些獻身于他們認為完全正義的事業的人們身上,我強烈感受到了充滿活力的希望、熱情和人類不可戰勝的力量。”
![]()
《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第一個中文全譯本中的紅軍長征路線圖,攝于上海圖書館東館。
從湘江血戰的九死一生
到遵義會議的峰回路轉
從飛奪瀘定橋的奮不顧身
到六盤山下的紅旗漫卷
今天
回望這條彪炳史冊的長路
讓人心潮起伏
![]()
寧夏隆德,六盤山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
長征
猶如一條縈繞于山河間的紅飄帶
鍛造著共產黨人堅忍不拔的精神意志
書寫下中華民族的不朽傳奇
而貫穿其中的
是我們黨領導革命隊伍
所鑄就的精神、所傳承的意志
這是長征不可比擬、絕無僅有之處
也是長征如磁石、如火炬般
吸引著、引領著后人的原因所在
![]()
江西遂川,孩子們在大人的陪伴下,瞻仰紅六軍團長征先遣紀念碑。
八十九年滄海桑田
時代變了,條件變了
但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理想和事業
沒有變
實現偉大的理想
我們還有許多“雪山”“草地”
需要跨越
還有許多“婁山關”“臘子口”
需要征服
銘記長征歷史,傳承長征精神
就應該經常檢視自己
能否擁有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時的激情
能否堅定“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
能否保持“千錘百煉不怕難”的韌勁
![]()
位于四川夾金山海拔4114米埡口的紅色主題文化景觀。新華社發(郝立藝 攝)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每一個人都是主角
編輯 | 楊亦哲
來源 | 無錫發布、人民日報、新華社、新聞聯播、國家博物館-國博君、央視新聞等
![]()

![]()
外資巨頭在無錫高新區又有大動作!
亞洲最佳孵化器!無錫高新區園區斬獲大獎!
又一無錫首店落地新吳!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