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深陷與美國的石油博弈困局,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空軍實力排名被外界質疑“虛胖”。在此背景下,莫迪終于認清現實,罕見向中國“低頭”,決定虛心取經。
事情起源于前段時間特朗普的一句“莫迪若不承諾停購俄石油,那就只能繼續繳納巨額關稅!”這番話瞬間將美印關系推至微妙境地,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警告下,印度備受影響的可不只是經濟。
(因為俄羅斯石油,莫迪和特朗普鬧翻,印度更是被加征50%關稅,經濟、軍工受到嚴重沖擊)
![]()
面對自信滿滿的特朗普,印度外交部迅速回應,稱“印方并不知特朗普與莫迪有過任何電話交談”,這種說法上的矛盾,無疑暴露兩國關系的深層不信任性。
路透社透露,在與印度的長期貿易談判中,俄羅斯石油其實一直都是讓特朗普不滿的核心問題。
我們知道,2022年俄烏沖突發生后,西方國家集體拒絕購買俄石油并對俄實施制裁,印度卻趁機大量購入折價俄羅斯原油,為其快速增長的經濟提供了廉價能源。
美國政府堅持認為,石油收入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提供了資金支持,而印度作為折價出售的俄海運石油的最大買家,其行為直接削弱了西方制裁效果。時至今日,印度購買量不僅沒有出現下降跡象,甚至還開始上升,即便特朗普已經將話說的如此直白。
所以,在特朗普對印度商品加征的50%關稅中,有一半都是針對印度購買俄石油的報復舉措。
(美國智庫公布全球空軍實力排行榜,印度位居第三,外界卻暗指“虛胖”)
![]()
當然,印度也為自己的硬氣付出代價。
50%關稅背景下,印度關鍵產業遭到巨大沖擊,軍工也受到很大影響。只能說,印度原以為憑借與美國的“特殊關系”,就能換來技術突破的捷徑,但現實總是比想象要殘酷得多。這種期望與現實的落差,最近還在空軍排名中得到顯著體現。
美國智庫“世界現代軍用飛機名錄”發布全球空軍實力排行榜,其中,印度空軍竟被評為“全球第三”,而中國則屈居第四。
其實,深入分析該智庫的評估方式就會發現,該智庫采用的評估體系并不透明,評分標準更是復雜而主觀。
莫迪將一切看在眼里,他深刻明白印度所擁有的戰機大部分都來自各國國家,且型號老舊,戰斗力有限,待米格-21徹底退役后,戰斗機缺額將超過200架。
而戰斗機數量銳減只是其一,印度國產導彈技術也與中國有著巨大代差,今年印巴邊境沖突中,印度空軍就因此損失多架戰機。
(印度阿斯特拉系列中距彈,就射程而言,與中國霹靂導彈相差甚遠)
![]()
因此,莫迪與特朗普關系鬧僵后,才會選擇低頭,向中國借鑒霹靂導彈技術,以免在失去美國技術與裝備支持后,重蹈空戰覆轍。
據悉,印度科學家已經投入研究中,打算將學習到的技術,運用在國產阿斯特拉-2導彈研發中。
從性能上說,印度的阿斯特拉MK-1中距彈,最大射程僅80公里,而改進中的阿斯特拉Mk-2型,最大射程也不過110公里。
反觀中國,霹靂-12AE中距彈射程已達120公里,而霹靂15E更達到145公里以上,后者主要采用微型有源相控陣雷達,具備極強的目標鎖定和抗干擾能力。在這方面,印度現有導彈系統明顯落后。中國正研發的PL-16和PL-17導彈射程更遠,性能更強。
只能說,一個所謂“全球空軍實力第三”的國家,竟要靠他國導彈來改進自身裝備,這與強國的定位相去甚遠。別看印度媒體將其描述為“學習借鑒”,但畢竟與中國完備的工業實力差距甚大,僅憑“技術融合”很難加速國防工業成長,提升創新能力才是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