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親口承認對華高關稅難持續,美財長緊急求談。美國在20天內瘋狂推出20項打壓措施后突然服軟,是否意味著美國手里已經無牌可打?英國著名學者馬丁·雅克更是一語道破天機,戳破美國最后的偽裝。
10月18日,中美經貿牽頭人視頻通話,同意盡快舉行新一輪的中美經貿磋商。
美國終于等來了這個磋商的機會,這說明,特朗普已經意識到“對華高關稅不可持續”,配合財長貝森特急迫的談判請求,華盛頓的戰略退讓已經不言而喻,這不僅是戰術緩和,更是宣告對華“極限施壓”策略的破產。
鑒于美國“邊談邊打”的壞習慣,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也提前給了美國一個忠告,希望美方能夠珍惜經貿會談成果,糾正此前的錯誤做法,在相互尊重,平等對話的基礎上談判。
![]()
不僅如此,何詠前還特意提及上次中美馬德里會談后美國的做派,提醒美國不要重蹈覆轍。當時,中美會談剛結束,美方就密集出臺20項對華打壓措施,從將數千家中企納入“穿透式”實體清單,到強行對中國船舶加征港口附加費。
這種瘋狂節奏,暴露了美方在談判前的最后一輪虛張聲勢。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都發文表示,華盛頓的這波操作已激怒中國同行。
之后,中方反制一波接著一波,美國政府試圖通過芯片禁令扼殺中國科技企業,但中國國產7納米芯片的突破性進展讓美國封鎖淪為笑柄。在造船領域,301調查非但沒有傷及中國造船業,反而招致中方對美港口費的反制。
面對美國的“邊談邊打”雙面策略,中方斬釘截鐵的回應:“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同時亮出了稀土這張王牌。
中國近期實施的稀土技術全球“長臂管轄”,一舉堵住了所有可能的技術外流通道。這一精準反制直擊美國軍工和高科技產業的命門,展現了中國在關鍵資源領域的規則塑造力。
![]()
由此可見,美國的制裁工具箱已見底,而中國的反制手段卻層出不窮。
如今,中國愿意給美國一次機會,是為了全球經濟著想,而隨著中美新一輪經貿磋商的開展,三大議題將成為試金石:美方是否取消穿透性實體清單與港口費措施,這是中方劃出的紅線;中方是否延長定于11月10日到期的稀土出口管制豁免期;以及雙方能否建立平等的談判框架。
正如商務部強調的,談判的前提始終是“相互尊重、平等協商”。
實際上,中美博弈的本質早已超越貿易范疇,美國的根本誤判在于過分迷信金融霸權和科技封鎖的力量,卻忽視了實體經濟才是國家實力的根基。
今天的中國擁有全球唯一的全門類工業體系,制造業產值超過美日德總和,糧食連續十年豐收,主糧自給率穩定在95%以上。在5G、新能源、高鐵等新興領域,中國已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
反觀美國,通脹壓力持續高企,產業空心化加劇到連一艘大型商船都難以建造的窘境。這種實力對比的變化,正是美國不斷被打臉的深層原因。
![]()
更關鍵的是,軍事實力為經濟博弈劃定了安全邊界。從高超音速導彈到電磁彈射航母,中國建立的“區域拒止”能力確保任何勢力都不敢輕舉妄動。這為中國的經濟博弈提供了終極保障,使美方難以將經濟沖突升級為軍事冒險。
近日,英國著名學者馬丁·雅克在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提出一個犀利的觀點,他直言“美國市場其實不那么重要”,并指出中國正以正確的方式應對世界亂局。
在他看來,中國已成為世界最主要的經濟力量,在技術領域也取得長足進步。馬丁·雅克直言不諱的說,“美國正試圖在半導體領域與中國較勁,但我認為那行不通”。
馬丁·雅克的觀點代表了一批西方有識之士的共識,特朗普政府缺乏長期戰略眼光,無法在持久戰中戰勝中國。
美國還在沉迷于關稅武器,中國已經憑借完整的產業鏈、自主的技術突破和不斷擴大的內需市場,構建了難以撼動的經濟防線。
![]()
這種理性聲音的出現,本身就說明國際社會對中美實力對比的認知正在發生根本轉變。
即將到來的磋商,中方清醒地認識到這絕非終點,而是又一個新的轉折點。美國可能會繼續說一套做一套,因此博弈必將長期化。
但不同的是,中國已經手握規則制定權、市場規模與時間三張王牌,穩坐牌桌中央。
中國正用實力證明,相互尊重不是談判的籌碼,而是對話的前提;平等協商不是施舍的禮物,而是國際交往的準則。現如今的美國,只有回歸平等對話,收起小心思,否則只會有更多的苦頭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