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
第十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
暨2025國際版權論壇
圓滿閉幕
本次版博會
梅里斯達斡爾族區通過
非遺展示、互動體驗、文化推介
等多元形式
將梅里斯民間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與版權賦能的生動實踐相融合
向世界講述了民族文化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
“龍江故事”
![]()
1
靜態陳列里的生命力
版權讓非遺文化“有身份”
在梅里斯展區,濃郁的達斡爾族風情瞬間抓住人心。展臺前,哈尼卡剪紙作品色彩明快,人物、場景刻畫精巧,每一處紋路都凝結著民族智慧;達斡爾刺繡作品光澤流轉,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巧妙結合,引得游客頻頻駐足拍照。
![]()
“這些非遺不只是老手藝,更是有‘身份證’的文化資產。” 展區工作人員向游客介紹,正是版權保護讓這些技藝從 “口傳心授” 的模糊傳承,變成了可登記、可追溯、可開發的文化資源。展臺另一側,柳蒿芽月餅、柳蒿芽茶等特色產品整齊擺放。“柳蒿芽是達斡爾族世代食用的野菜,我們讓‘老味道’變成了市場認可的現代品牌,民族美食正逐步走向世界,被越來越多人喜愛。” 工作人員的話語中滿是自豪。
![]()
2
互動體驗中的共鳴
讓版權保護理念“活起來”
“哈尼卡剪紙要先勾勒民族服飾的細節,再進行裁剪和拼接,這樣‘紙偶’才有靈魂。” 在展區中央,梅里斯區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化身 “文化使者”,一邊現場演示哈尼卡制作,一邊向圍攏的各族群眾講解創作技巧,不時接過游客遞來的彩紙,指導他們剪出簡單的花紋。互動中,各民族的文化愛好者交流創作心得,分享對非遺傳承的思考,版權保護的理念也在潛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以前覺得版權是‘大公司的事’,今天才知道,咱們老百姓的手工創作也能受版權保護。”一位參與體驗的青島市民說。這樣的互動活動讓 “版權”從抽象概念變成了貼近生活的存在,也讓大家對民族文化的保護有了新認識。
![]()
3
文化對話中的突破
版權賦能邁出“實質性步伐”
文化的魅力,在交流中愈發璀璨;版權的活力,在賦能中加速迸發。展會上,各省展區籌備了精彩的節目表演,全國各族同胞歡聚一堂,在演出中加深文化認同。
![]()
伴隨著熱烈掌聲,達斡爾族木庫蓮省級非遺傳承人走上舞臺,指尖輕撥樂器,悠揚的旋律緩緩流淌。隨后,他深情演唱傳統民歌,清亮的歌聲中滿是對家鄉的熱愛。“第一次聽到這么特別的樂器和歌聲,太動人了!”一位來自云南的文化企業代表拿出手機記錄,“如果能通過版權合作,把這些文化元素融入文創產品,肯定能讓更多人了解達斡爾族文化。”
![]()
4
握緊“金鑰匙”
讓龍江版權故事走向世界
此次版博會,是梅里斯長期深耕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工作的一次集中匯報。從靜態陳列到動態體驗,從文化展示到交流對話,梅里斯以環環相扣的活動,勾勒出 “版權保護+文化創新”的清晰路徑,也展現了基層地區推動民間文化傳承發展的堅定決心。
“版權是撬動民族文化發展的‘金鑰匙’。” 梅里斯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梅里斯不斷強化版權保護意識,建立版權登記“綠色通道”。展望未來,梅里斯將進一步完善版權保護體系,挖掘更多民族文化資源,使民族文化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讓更多像哈尼卡、木庫蓮這樣的基層文藝瑰寶,在版權賦能下走出龍江、走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
記者丨王子銅
編輯丨趙偉男 校對丨耿德波
責編丨陳佳玉 總編丨叢明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