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雜村里的“暖心答卷”
——措美縣哲古鎮扎雜村駐村工作隊“百日走村入戶大調研”為民辦實事
走進措美縣哲古鎮扎雜村,平整的水泥路通向家家戶戶,太陽能路燈在村口矗立,五星紅旗在村委會上空迎風飄揚。村民們臉上總是掛著淳樸的笑容,遇見熟人便熱情地打招呼、聊家常,周圍環境干凈整潔、鄰里和睦相親、干群關系融洽,處處洋溢著寧靜祥和的氛圍。
![]()
自全區駐村“百日走村入戶大調研”活動啟動以來,扎雜村第十四批駐村工作隊始終把群眾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用真心傾聽民聲,用實干排解民憂。
一間“暖心廁”:解民憂,暖民心
“真是太感謝駐村工作隊了,我再也不用大半夜往幾百米外的公廁跑了!”83歲的孤寡老人次仁央宗看著自家新建的干凈廁所,眼眶濕潤,緊緊握住駐村工作隊隊員們的手不停道謝。這一幕溫暖的場景,源于駐村工作隊一次尋常的入戶走訪。
此前,在一次入戶調研中,駐村工作隊來到次仁央宗家中,發現因生活習慣等原因,老人家里一直沒有戶廁。加之老人年事已高、腿腳不便,平時如廁必須前往離家幾百米的公共廁所,不僅日常起居極為不便,尤其在雨雪天氣更是存在不小的安全隱患。
“群眾事,無小事。老人的難處就是我們的急事!”得知情況后,駐村工作隊當即決定為老人建一個方便實用的戶廁。
![]()
據扎雜村第一支部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布阿南介紹,為解決老人如廁難題,隊員們白天處理日常工作、走訪農戶,晚上則圍坐研究方案、聯系建材。資金有限,隊員們就親自上陣,從選址到施工,隊員們全程參與。得知老人無力支付費用,隊員們主動墊付了2900余元,并多方協調爭取到砂、水泥等建材。
![]()
經過十余天奮戰,戶廁順利建成并通過村、鎮、縣三級驗收。建設資金從老人的戶廁改造獎勵金中支出,不足部分則從第一支部書記為民辦實事經費中補足。
“這不僅僅是一間廁所,更是駐村工作隊對村民的一片真心。”扎雜村黨總支書記白瑪頓珠表示,這件事讓大家真切感受到了駐村工作隊的溫暖,也拉近了干群之間的距離。
六座“增收棚”:變閑置,為寶藏
走進扎雜村的溫室大棚基地,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映入眼簾。上海青郁郁蔥蔥,青椒掛滿枝頭,蘿卜長得飽滿結實,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村民們忙著松土、除草,每個人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誰能想到,半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雜草叢生、無人問津的閑置大棚。
![]()
“村里的六座溫室大棚建起來好幾年了,一直沒人會種、沒人敢種,就這么荒著,看著都可惜!”在入戶調研中,村民們對大棚閑置問題的反映十分強烈。如何盤活這片“沉睡的資源”,讓大棚產生經濟效益,成為駐村工作隊亟待解決的又一件大事。
![]()
![]()
為此,駐村工作隊多次前往措美縣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溝通協調,積極爭取技術和政策支持。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成功邀請到了援藏農業專業技術員為村民們現場指導溫室大棚種植技術。同時,駐村工作隊還組織村“兩委”班子跟班學習,讓他們先學一步、帶頭示范。
從翻地、播種到育苗、澆水、施肥、病蟲害防治,駐村工作隊隊員與村民一起奮戰在大棚里。“剛開始大家都沒經驗,播下的種子有的不出苗,有的長勢不好,我們心里也著急。”布阿南回憶道,“技術員告訴我們,是土壤肥力不夠、溫度控制不當的問題。我們就跟著學測土配方、學調控棚內溫濕度,一點點摸索。”
![]()
經過幾個月的精心培育,扎雜村的溫室大棚迎來了第一次豐收。截至目前,大棚已成功收獲三茬蔬菜,總產量達1.1噸,價值8000余元,共種植了上海青、蘿卜、青椒、黃瓜等8個品種。
![]()
在蔬菜分配上,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商議,決定優先將前兩茬蔬菜分發給雙聯戶長、脫貧戶和黨員骨干,激勵他們繼續發揮帶頭作用;第三茬蔬菜則惠及了所有尚未領取過的村民。“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現在,我們就能吃到自己種的新鮮蔬菜,心里很開心。駐村工作隊總是記掛我們的事,干什么事都是盡心盡力,很感謝他們。”村民白瑪開心地說。
更重要的是,溫室大棚的成功運營,為扎雜村探索出了一條盤活閑置資產、發展庭院經濟、促進村民增收的新路徑,極大地激發了村民們的內生動力。
一條“安全堤”:除水患,促增收
![]()
“以前一到雨季,我們上村片區就遭殃,雨水倒灌進家里是常事,家具、家電都被泡壞過。”提起過去的水患,扎雜村上村片區的村民們仍心有余悸。
駐村工作隊了解情況后,將這一問題列為“百日走村入戶大調研”的重點任務,憑借幫扶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委的優勢,駐村工作隊多次主動向單位匯報扎雜村的水患情況,積極爭取項目支持。經過不懈努力,一個總投資500萬元的防洪堤建設項目最終以“以工代賑”的形式成功落地扎雜村。
![]()
“這個項目不僅能解決水患問題,還能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務工掙錢,真是一舉兩得!”得知項目獲批后,駐村工作隊立即與村“兩委”召開會議,研究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大家迅速組建務工聯隊,通過召開群眾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形式,廣泛宣傳“以工代賑”政策,細致講解項目建設對改善村莊基礎設施、增加村民收入的長遠意義。
為了讓更多村民參與到項目中來,駐村工作隊耐心解答村民們的疑問,打消他們的顧慮。項目實施過程中,駐村工作隊全程跟進監督,積極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各類困難,保障工程順利推進。
![]()
截至目前,扎雜村防洪堤項目已累計安排村民務工2900余人次,發放勞務報酬87萬余元,參與務工村民人均增收1萬余元。“駐村工作隊不僅幫我們爭取到了防洪堤項目,還為我們創造了就近就業的機會,讓大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項目管理員旺杰說。
![]()
如今,一條堅固的防洪堤正在建設當中。該項目的實施不僅為村民們提供了大量的就地就近就業機會,還實現了改善基礎設施與促進群眾增收的“雙贏”。
![]()
![]()
在解決了一系列群眾眼前的急難愁盼問題后,駐村工作隊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著眼于村莊的長遠發展,積極謀劃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新路子,提議并推動對村集體閑置的裝載機、挖掘機進行維修,計劃將其融入“以工代賑”等項目運營中,為村集體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
![]()
“百日走村入戶大調研”雖然告一段落,但扎雜村駐村工作隊為民服務的腳步從未停歇。從為孤寡老人修建“暖心廁”,到盤活閑置大棚種出“致富菜”,再到爭取防洪項目筑牢“安全堤”,駐村工作隊不僅用實際行動,交出了一份份飽含溫度的“為民答卷”,也在扎雜村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跡。
來源|微山南
編輯|普珍
校對|白瑪卓嘎 多杰
審核|李永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