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河北省科技創新青年突擊隊崗位建功競賽圓滿落幕。本次由共青團河北省委主辦的競賽,匯聚了省內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高校及新型研發機構等多類單位的青年隊伍參賽。在這場高規格賽事中,國網邯鄲供電公司智電先鋒青年突擊隊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豐碩的創新成果與深厚的民生服務積淀,成功斬獲一等獎,成為電力行業青年團隊的標桿典范。
這支成立于2023年的隊伍,匯聚了30名來自不同專業的青年才俊,他們以“科技創新為筆、社會責任為墨”,在小微電網建設、純電重卡管控、便民充電服務等領域寫下亮眼答卷,成為推動區域電力高質量發展的“青春引擎”。
![]()
團隊集體學習
精準破題:
技術創新破解民生與環保難題
“以前一到下雨天就停電,現在洗衣機、冰箱隨時能用,光伏板還能幫著省電費!”提及用電變化,涉縣合漳鄉居民語氣里滿是欣喜。這份便利,源自智電先鋒突擊隊為山區量身打造的小微電網項目,也是團隊參賽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
合漳鄉地處山區,地形復雜導致大電網延伸困難,而當地豐富的水流落差資源卻長期閑置。突擊隊瞄準這一“痛點”,組建專項技術組,聯合資深專家反復勘察論證,最終確定“水電+光伏”協同供電模式。項目推進中,團隊曾因儲能調控難題遭遇首次離網試驗失敗——光伏過量充電導致電池滿容,繼電保護裝置觸發停機。技術骨干董宇帶領隊員連夜拆解問題,在儲能站增設光伏預警模塊,將手動調整升級為“新能源-儲能自適應協同系統”,成功實現區域電網的自平衡、自管理與自調節。如今,這套系統不僅讓當地1000余戶居民的停電時間大幅縮短,更通過光伏發電為家庭帶來節能收益,真正將“綠水青山”轉化為“用電保障”,成為競賽評審中“服務民生”方向的典型案例。
在武安地區,突擊隊則聚焦“雙碳”目標,針對當地重卡數量多、碳排放高的現狀,研發純電重卡集群集控系統。為平衡“實時監測”與“精準調控”的需求,團隊對15座充電站的運行數據進行全流程跟蹤,攻克設備兼容性、數據偏差等多道技術難關。系統投用后,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萬噸,節省電網投資5億元,既為物流企業降低了運營成本,也為邯鄲綠色交通轉型注入“電力動能”,憑借顯著的環保與經濟效益,成為競賽中“服務國家科技戰略”的亮眼成果。
規范筑基:
科學機制凝聚團隊與人才力量
“我們能在競賽中脫穎而出,靠的不是單打獨斗,而是科學的團隊架構與高效的人才培養機制。”突擊隊負責人張嘉寧表示,團隊構建的“戰略層—骨干層—基層”三級架構,是攻克難題、產出成果的重要保障。其中,資深專家組成的戰略層把握技術方向,工區老師傅構成的骨干層負責實踐指導,青年成員組成的基層專注一線執行,這種梯隊模式既保證了技術決策的專業性,又為青年成長搭建了“傳幫帶”平臺,與競賽倡導的“培育青年創新團隊”理念高度契合。
為激發創新活力,團隊推行的“揭榜掛帥”機制更是成為人才成長的“孵化器”。從問題征榜、團隊揭榜到成果驗榜,全程公開透明,鼓勵隊員主動認領“硬骨頭”。
“00后”隊員王晨陽便是這一機制的受益者。作為變電運維中心團支部書記,他主動揭榜“運維技術優化”項目,帶領青年團隊攻克設備管控難題,從“專才”成長為復合型人才,最終榮獲“河北省青年五四獎章”。“揭榜時壓力很大,但突破的那一刻,才真正明白‘把問題解決在現場’的意義。”王晨陽的成長故事,不僅是團隊人才培養成效的縮影,更成為競賽評審中“團隊建設”方向的生動例證。
此外,團隊還注重“學創并進”,每月組織兩次技術培訓,由項目總工解讀行業前沿動態,優秀隊員分享實戰經驗。隊員們利用業余時間自主學習,不少人通過鉆研突破技術瓶頸——在穿戴式井下安全作業裝置研發中,青年技術組自主設計氣體檢測、積水探測模塊,將“安全馬甲”打造成電纜工人的“防護盾”;在微電網系統優化中,隊員們通過無數次仿真測試,讓新能源消納率提升15%。截至目前,團隊已斬獲ICQCC國際金獎、中電聯一等獎等19項省部級以上獎項,13項國家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落地應用,深厚的技術積累為此次省級競賽奪冠奠定了堅實基礎。
民生為本:
“小事一樁”書寫服務溫度
“安裝充電樁只用了3天,還有志愿者教我操作,真是太方便了!”邯山區居民李女士對突擊隊推出的“小事一樁”充電服務贊不絕口。這項聚焦民生需求的創新服務,不僅是團隊的標志性成果之一,更成為競賽中“服務民生”方向的重要加分項。
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充電樁安裝難、使用不便成為民生痛點。突擊隊迅速響應需求,打造“小事一樁”服務品牌,以“一小區一品牌一聯動”模式,打通便民充電“最后一公里”。
為打消用戶顧慮,隊員們主動上門溝通,針對充電樁用戶擔心的“技術改造影響設備穩定性”等問題,詳細講解集控系統可優化負荷分配、延長設備壽命;針對車主擔憂的“充電排隊”,演示智能調度如何減少等待時間。在安裝環節,團隊建立“90分鐘到場勘察、3天完成安裝”的快速響應機制,同時組建黨員志愿者隊伍,為老年人等群體提供一對一操作指導。邯山供配電中心的趙樂佳在回訪中發現,部分用戶因忙碌未接電話,便聯合物業、街道辦開展安全宣傳,確保每戶都能掌握充電安全知識。
如今,全市主城區已形成“2千米半徑充電服務圈”,96座充電站、551臺充電樁覆蓋居民小區、交通樞紐。這些站點的選址經過精準測算,既滿足用戶就近充電需求,又避免電網負荷過載。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充電樁服務、小微電網建設,還是純電重卡系統研發,突擊隊始終堅持公益屬性,不以盈利為目的。“供電公司的初心是‘人民電業為人民’,我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讓大家用上‘放心電、舒心電’。”人才建設負責人的話,道出了團隊的責任與擔當,也正是這份“以民為本”的理念,讓團隊在競賽中贏得了評審的高度認可。
逐夢前行:
以榮譽為起點,續寫創新答卷
此次斬獲河北省科技創新青年突擊隊崗位建功競賽一等獎,對智電先鋒突擊隊而言,既是榮譽,更是新的起點。目前,團隊參與的河北省首個十兆瓦示范工程已具備推廣條件,未來將向更多資源富集的山區復制;純電重卡集群集控系統也在探索適配更多地區的物流場景;“小事一樁”服務品牌則計劃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讓便民充電服務延伸至更多社區與鄉鎮。
“我們想把‘邯鄲經驗’帶到更多地方,讓技術創新真正服務國家所需、人民所盼。”國網邯鄲供電公司團組織負責人張路朋表示,接下來團隊將聚焦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并網等前沿領域,持續擴大人才隊伍,攻關行業痛點。隊員們也紛紛立下目標:有的希望在智慧電網研發中突破更多“卡脖子”技術,有的計劃深入鄉村推廣便民電力服務,用青春力量為電力行業轉型、民生福祉提升貢獻更多“智電方案”。
這支平均年齡30歲的隊伍,以省級競賽一等獎為新起點,秉持“敢為人先、善作善成”的闖勁,在電力事業的賽道上奮力奔跑,讓青春的光芒,照亮每一盞民生燈火,持續擦亮新時代青年突擊隊的鮮明品牌。
來源:邯鄲日報(2025.10.13/01版轉04版)
編輯 王遠童 | 初審 趙丁 | 復審 沃豪杰 | 終審 李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