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人民日報放了個大招,連連八天,發表了8篇署名“鐘才文”的系列文章,專門論述中國經濟,這個架勢,可不常見啊。“鐘才文”是誰?明眼人一瞧就懂,“鐘才”那就是“中財”的諧音,指的是中央財經委員會。這8篇文章,代表的是中央財經委員會的權威聲音,分量極重。
為什么選在這個時間點,放出這“八連發”呢?十月下旬就要召開二十屆四中全會了,會議的一項重要議程,就是審議“十五五”規劃。在這個承前啟后的關鍵節點,官方通過這八篇文章,把“經濟形勢怎么看、經濟工作怎么干”這個宏大命題,給普通人,掰開了、揉碎了講清楚,目的就是為了統一思想、穩定預期、強化信心。說白了,就是在給“十五五”的開啟,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氛圍,告訴大家中國經濟的家底怎么樣,未來要往哪兒走。
背景交代清楚了,現在好好聊聊這八篇文章里,到底有哪些門道,對普通人有什么指導意義。我把它總結為四個方面,用大白話給你講明白。
![]()
第一個方面,過去五年、十年,中國經濟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關鍵詞就兩個:“跨越”和“蝶變”。
首先是體量上的“跨越”,“十四五”這五年,GDP從100萬億元,一路突破了110萬億、120萬億、130萬億,今年預計能達到140萬億元。你可能對這個數字沒感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30%左右,這個分量,不言自明。
第二個變化,是結構上的“蝶變”,過去的增長,可能更多依靠房地產、基建這些。但現在呢?轉型升級成了主旋律。數據顯示,創新驅動成了新引擎。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蹭蹭”的長,像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醫藥這些新興產業,更是跑出了“加速度”。
第三個變化,是民生上的“蝶變”,經過八年奮斗,我們歷史性的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十年前的60%左右,提到超過67%,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城市生活。國家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網,基本養老保險覆蓋了10.5億人。這叫發展的成果,真正落在了每個老百姓的頭上。
![]()
第二個問題,我們深挖一下:中國經濟能取得這些成就,背后的邏輯到底是什么?
這八篇文章里,把底層的邏輯講得很透徹。首先,最核心的一條,就是政治的穩定性和政策的連續性。我們能夠避免像西方某些國家那樣,因為政黨輪替,政策就“翻燒餅”,今天建,明天拆。國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通過五年規劃這樣的方式,一茬接著一茬干。這種確定性,在當今這個動蕩的世界里,那可是稀罕物,也是經濟最寶貴的“穩定錨”。
其次,是“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有機結合。既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讓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政府呢,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通過逆周期調節,適時適度地進行宏觀調控,熨平經濟波動。
看到成績,八篇文章也沒有回避問題,而是用了一個非常形象的詞來形容當前的經濟態勢,叫“形有分化,勢在向好”,什么意思呢,就是說,整體向好的大趨勢沒變,但內部結構正在劇烈調整,出現了分化。
![]()
這個“分化”表現在哪呢?文章講得很直白:產業轉型升級不是所有人都能同步調、同步伐。有的行業、地區、企業跑得快,比如那些搞人工智能、新能源的,現在是風生水起,薪資待遇也水漲船高;但有些傳統行業,比如房地產及其相關產業鏈,確實感到了寒意,吸納就業減少,薪酬增長乏力。這就導致了宏觀數據,比如GDP增速、總體就業數據,和部分企業、個人的微觀感受之間,出現了“溫差”。你感覺冷,他感覺熱,這都是經濟轉型期正常的陣痛。
第四個,也是最重要的問題,和所有人的錢袋子息息相關,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確定性機遇在哪里?我們該怎么躬身入局?
鐘才文專門用了一篇來講“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蘊含的重大機遇”。我給大家劃一下重點,至少有六大黃金賽道,值得咱們重點關注:
![]()
第一,產業轉型和科技創新。這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高端芯片、生物醫藥,這些硬科技領域,不僅是國家大力投入的方向,也是資本追逐的熱點。
第二,人才紅利,特別是“工程師紅利”。中國每年培養工科類畢業生超過500萬人,這個人才庫太龐大了。無論是做技術研發,還是從事高技能服務業,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吃“技術飯”,會越來越香。
第三,消費擴容升級。現在國民人均GDP已經超過了1.3萬美元,大家追求的不再是溫飽,而是更好的生活品質。圍繞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等領域的消費新需求,會催生無數的新品牌、新服務、新商業模式。這里面的機會多得是。
第四,新基建和城市更新。不僅是5G基站、大數據中心這些“新基建”,像城市地下管網更新、老舊小區改造、宜居鄉村建設等,都蘊藏著巨大的投資和發展機會。
![]()
第五,綠色轉型。“雙碳”目標是國家戰略,新能源、節能環保、綠色金融等領域,正在發展,尚未達到止境。從光伏電池到風力發電,再到新能源汽車,中國已經在這些領域形成了全球優勢,這條賽道又長又寬。
第六,保障和改善民生。隨著社會發展,在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領域,國家會持續加大投入,這也會帶來大量的就業和服務創新機會。
“鐘才文”的八篇文章,就像一份權威的“中國經濟導航圖”。它告訴所有中國人,雖然前路有顛簸、有彎道,但目的地明確,道路是可靠的。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關鍵是要讀懂背后的信號:中國經濟這片汪洋大海,只要大方向是對的,確定性是強的,每個普通人,找到自己的一條小船,或者練就一身好水性,就不怕沒有撈到大魚的機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