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作為人類最早掌握的武器之一,承載著中華武術最原始的智慧。從原始社會的木棒到商周時期的青銅殳,再到今日的齊眉棍,這根看似簡單的長條兵器,見證了中華武學數千年的演變歷程。
![]()
遠古起源:從生存工具到戰爭利器
棍的雛形可追溯至原始社會,古人折木為杖以御毒蛇猛獸,逐漸發展成最早的戰斗工具。商周時期出現的"殳"標志著棍的第一次進化——長度約3.5米,兩端嵌銅箍,成為車戰時代的"五兵"之一。《尚書》中"血流漂杵"的記載,生動展現了牧野之戰中殳的戰場統治力。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帶銘文青銅殳,更是解開了這一古兵器的形制之謎。
![]()
實戰演化:從戰場到江湖
隨著車戰式微,笨重的殳逐漸被槍矛取代,但并未退出歷史舞臺。漢代起,殳縮短至丈二(約2米),演變為儀仗用的"金吾",通體銅鑄兩端包金。至唐宋時期,殳正式更名為棍,發展出七大類棍法體系,其中少林棍法集實戰技法之大成。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更創"俞家棍",融合荊楚劍技與楊家槍法,其《劍經》記載的刺、劈、攔等十二字訣,至今仍是棍術核心技法。
![]()
武學精粹:剛柔并濟的生存智慧
作為"百兵之首",棍法蘊含著深邃的東方哲學。"八剛十二柔"的戰略講究以靜制動,虛實相生;"十二字訣"的技法體現借力打力,后發先至。當代非遺傳承人仍堅守著這門古老技藝,如福建泉州的俞家棍傳人蘇德來,五十余載錘煉棍法,讓這套誕生于抗倭戰場的武學在現代搏擊中煥發新生。
從原始人手中的木棒到武者掌間的齊眉棍,這根貫穿華夏文明的兵刃,既是冷兵器演進的活化石,更是中華武學"大道至簡"的精神圖騰。它提醒著我們:最原始的武器,往往承載著最本真的武學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